面对新冠肺炎,教您如何识别网络真假健康信息

作者:诸葛端惠 来源:枣庄日报 2020-02-27 09:46:28

“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率远低于非烟民?钟南山首篇论文出炉”“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板蓝根+熏醋,能防新型肺炎……”诸如此类的谣言在线上线下被广泛传播,不明就里的人们或盲目效仿,或疯狂抢购,引发不必要的焦虑、恐惧。如何甄别健康信息的真实性?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公众应从健康信息的来源,健康信息本身的可信性去辨别,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地利用这些健康信息。

首先,要判断健康信息发布的平台是否可靠,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判断。

一是查看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所属的机构是否有信誉,是否经过组织机构认证。可以在网站的最下方查到网站的版权所有方,自媒体平台可以在账号简介处查到相关信息。二是看是否有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把关,比如,是否有合作的权威医疗卫生机构或者聘请了权威的专业医疗卫生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等。三是看目的,如果信息最终以盈利为目的的,以免费为噱头,疯狂打广告的,这类信息绝不能完全相信。四是看版面制作是否规范,如版面设计是否简明直观、主题突出,插图与内容是否相关,字体字号、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其次,要判断健康信息本身的可信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判断。

一是看信息的来源和出处,如果信息发布渠道来自经过认证的官方机构媒体可信度高,通常他们发布的信息不涉及经济利益,例如政府官方网站、组织机构认证的微信等,信息可信度高;如果信息来源无从考证,这些信息需要特别注意。二是看信息的作者,如果信息涉及的内容与作者从事的专业领域相符,信息的可信度就更高。三是看发布时间,对健康、疾病和医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10年前的观点放到今天不一定正确,最新的研究成果由于未接受时间的检验,也有可能存在结论性偏差。四是看信息所表达观点的认同度。也就是说健康信息所涉及领域的专家或权威机构如果都认同这种观点,这样的信息可信度高。如果是尚处于研究中需进一步证实的信息,普通公民大可不必太关注,否则徒增纠结和烦恼。五是看语言特点。专业性越强、可信度越高的信息,越不会轻易下定论,常用需要考虑、有可能,有待进一步研究等语句;如果语言表述绝对,语言夸张,常用“肯定”“绝对”“百分之百”“包治百病”等说法就需要去甄别,慢性疾病可以根治的绝不能信。如果无法作出判断,最直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咨询专业人士。

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灵魂,要想获取正确的健康信息就要克服猎奇心理,越是在大灾大疫面前越要保持冷静、理性、客观的心态,切不可“有病乱投医”。平时还要多注意积累健康信息,很多信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系,只有平时多学习,才能获得足够的甄别能力,并进行合理应用,临时抱佛脚往往会使你剑走偏锋。

对健康信息的获取、识别最终是为了合理利用,而健康信息也只有应用了才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一方面,网络健康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知晓与自己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卫生健康政策,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分享他人的健康经验和体会,一般情况下,这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而另一方面,治病的方案常常是个体化的,对别人有效的治疗方案用在自己身上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除了信息甄别很重要,还要注意不要盲从;同时,作为普通公众不能简单直接把电脑当医生,自我诊疗,因为盲目用药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诸葛端惠)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