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评论员 王封
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筑起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与病魔较量的战“疫”过程中,救助生命,增强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了细致入微的工作,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
发生在武汉的那一幕温情画面至今让人难忘:3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欣赏了一次久违的夕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心灵的慰藉,暖心的呵护,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
同样,对于居家抗击疫情的很多人而言,时间长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近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了全国5万多名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况,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心理健康干预政策提供具体依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的受访者遭受心理困扰,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其中,29.29%的受访者属于轻度至中度困扰,而5.14%的受访者遇到严重的心理困扰,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如恐慌、焦虑、抑郁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显得极为紧要。
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需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群体精准施策。有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不同的群体心理受困扰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不能平均用力,要精准施策,因人而异,甚至“一人一策”,才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
此外,要治好“心病”,必须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近一段时间以来,疫情信息明显“过载”,人们从社交媒体中获取大量疫情相关信息,而有些负面信息很容易触发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眼下,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我们在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的同时,亟须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钟南山院士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开阔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对人有好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景区开放,餐馆、商场正常营业,人们走出户外,拥抱春天,这样的幸福时光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