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收官之年、攻坚之年,先与新冠肺炎疫情狭路相逢,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面前,没有任何退路,唯有逆势前行、全力攻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指挥下,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这个时候,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强化攻坚克难的担当,咬定发展不放松,头拱地、向前冲,奋力实现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第一,坚定“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信心,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殷切期望。全省走在前列,枣庄不能落在后面。面对重塑辉煌的强烈期盼,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深化,确立了“5951”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实施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双招双引百千工程、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等引领工程,创新推行了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联系帮包、节点考核、模拟考核、亮屏行动等工作机制,迈出了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
——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突出培壮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中建材研究院枣庄基地、墨子科创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成功搭建,航天科工、交大智邦、生物芯片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建设,“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高,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初步趟出了以动能转换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子。
——改革开放纵深突破。突出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等关键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8家国有产业集团完成组建,泰和水处理成功上市,总规模253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高效运作,盛隆“2+1”混改模式、矛盾纠纷化解“三联”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对外开放逆势上扬,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8.3%,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突出打基础、利长远,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城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庄里水库建成蓄水,枣木高速东延竣工通车,文体中心投入使用。蟠龙河综合整治、世纪大道、京台高速拓宽、枣菏高速、新台高速枣庄段全面复工,正在挂图作战向前赶。随着抽水蓄能电站、枣庄机场、济枣高铁、临滕高速、枣台新台高速连接线的陆续上马,枣庄发展的底子必将越来越厚实。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减贫7.98万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98个。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教育大班额基本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突出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化“一次办好”改革,61个审批事项实现秒批秒办,“容缺受理、一网通办、在线帮办”正在成为新的常态。营商环境的加速优化,带来了投资引力和市场活力的充分迸发,去年全市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新登记市场主体7.1万户,“早来枣好、来枣更好”的品牌形象越擦越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就会有收获。在2018年度考核取得较好位次的基础上,我们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我市位列第7名,进入第二梯队;双招双引考核,位列第3名,进入第一梯队;首次拿到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单项奖励。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抢出来的、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凝聚了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积淀了弥足珍贵的枣庄精气神。
这是一种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精气神。落后不可怕,甘于落后最可怕。针对总量小、底子薄这个最大市情,我们从“不议论、不守旧、不懈怠、不推诿”思想解放大讨论入手,深入开展学标对标、七赛七比活动,引导各级牢固树立“不甘落后是底线思维、争创一流是基本要求”的意识,大家比着干、赛着干、争着干,逢旗必扛、有位必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有的地方两三年时间,就打了翻身仗,让人眼前一亮、刮目相看。有的部门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像人才招引,去年一年就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人,招才引智单项考核位居全省首位。像外资工作,去年引进外资项目、利用外资总额均翻了一番,过去的短板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这是一种改革进取、勇闯新路的精气神。因循守旧没有出路。面对发展中的难题、工作中的困局、前进中的障碍,我们坚持以改革开路、靠创新闯关,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赋予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大刀阔斧改革重组国有企业,整合80家“小弱散”企业,先后组建了枣发、交发、水发等8个产业集团,不仅甩掉了包袱,更盘活了资产,让国有资本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坚定不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市技术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发展到95家,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入列全省首批双创共同体,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
这是一种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精气神。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过程中,我们从市级领导同志做起,广大干部直面困难、不畏挑战,有的撞到南墙不退缩,一遍一遍做工作;有的再苦再累不抱怨,加班加点连轴转;有的扛牢责任不推诿,齐心协力抓攻坚。正是这种强烈的担当、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们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门槛,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像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前后后3年多时间,中间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全市上下憋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最终赢得了这块国家级的牌子。像省级化工园区报批,要求高、难度大,市、区两级有关负责同志始终盯紧靠上,反复协调争取,成功搭上了园区审批的“末班车”。像僵尸企业处置,动的是利益奶酪,换回的是发展空间。区(市)、园区主动担当,国土、司法等部门全力配合,两年腾出4000多亩土地,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一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气神。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突破口、起爆点,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创新督导考核方式,一年两次现场观摩、四次模拟考核,真正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各区(市)各出各的特色牌,各打各的优势仗,有的“无中生有”,接二连三落地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做到了“平地起高楼”;有的“有中生优”,通过内部挖潜、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了“老树发新枝”。在前段时间的项目集中开工和上周的基础设施现场观摩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项目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更感受到了干事创业的新劲头、新气象。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着我们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特别是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一线作战;广大医务工作者勇当逆行者,挺身而出、连续奋战,用生命护佑生命;基层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构筑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坚强防线,凝聚了战疫情、保发展的强大合力。从没有一份坚持会被辜负,总有一股力量温暖前行。我们坚信,凭着这股精气神,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再多的挑战都动摇不了“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坚强决心。
第二,强化“争分夺秒抓攻坚”的担当,进一步聚焦发力、重点突破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攀登。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各项指标增幅出现了滑坡,完成全年目标,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省委发出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动员令、冲锋号,每一项攻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现在距年底仅剩下9个月的时间,一分一秒都耽搁不起,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要牢固树立攻坚意识,拿出非常之举,全力以赴抓细抓实抓落地。
一是聚力重点领域改革抓攻坚。重点工作攻坚年也是改革攻坚年,攻坚成效如何,关键看我们的决心有多大、力度有多强、办法有多实。要强化目标导向。对标“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一项一项梳理研究,一条一条细化分解,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确保每个攻坚行动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要坚持试点先行,抓紧抓实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集中力量推出一批体现我市特色的改革举措,着力打造改革的枣庄样板、枣庄品牌。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哪块短板最短就加快补齐哪块短板。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该完善制度的完善制度、该健全设施的健全设施、该充实力量的充实力量,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行政审批、人才科教、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外经外贸等领域的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决破除无效制度、改造繁冗流程,不搞泛泛而谈,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抓一个成一个。要强化结果导向。坚持用推进项目的办法推进改革,做到改革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对重点改革事项实行结果倒逼、过程倒推、责任倒查,动真碰硬推动改革落实。要宽容改革失误、允许改革试错,健全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在全市上下树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好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集中在矛盾多、难度大的领域。从我市情况看,有的地方、部门对改革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还没有落地,有的改革试点进展情况还不理想,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根子上是担当精神不足,瞻前顾后、怕这怕那。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特别是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不论难度有多大,都要确保在枣庄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二是聚力复工复产抓攻坚。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应复尽复,现在的重心是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推动政策快落地、真见效。前段时间,市里组织对207家企业问卷调查,认为看不懂吃不透政策的占30.4%,感到申请难、门槛高的占16.9%,此外,38.2%的企业提出最急需的政策是协调恢复产业链、拓宽产品销路。为此,我们召开了服务企业发展保障经济运行会议,对各类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统一解读,关键要抓好落实,让普惠政策“雪中送炭”,让帮扶措施“精准滴灌”。要发挥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四进”工作组、驻企联络员、金融辅导员“四支队伍”作用,强化政策宣传和跟踪问效,把政策红包送下去,把问题诉求带上来,为企业送去“及时雨”,注入“强心剂”。政策落地过程中,要坚持本地外地一视同仁、国有民营一视同仁、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确保各类企业都能公平享受到政策红利。要帮助企业稳运营、解难题。随着交通秩序的恢复,企业运输难、用工难等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融资难、经营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要深入研究、主动作为,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特别是针对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政银企对接,用足用好央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渡过难关。要多措并举提信心、促消费。受疫情影响,服务行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要坚持从供给侧发力,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大力发展云旅游、云娱乐、云餐饮等消费新模式,推动传统销售服务上线升级。要强化宣传引导,主动释放安全消费信号,组织餐饮住宿、文化旅游、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等企业和工商业户,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抓紧开门营业,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消费购物,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走出家门、拉动消费,让城市尽快恢复“烟火气”。
三是聚力内资外资抓攻坚。稳增长关键在稳投资。今年省里对双招双引考核有所调整,重点看内资、外资实际到位率和增幅,要早研究、早动手,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对上,要超前研判抓储备。围绕抗疫情、保发展,中央和省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税降费、加大新基建投入、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等。这些政策大多是“真金白银”,可争取的空间非常大,要抓住政策的窗口期、有效期,抓紧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力争纳入上级盘子。像省工信厅明确提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物资产业基地、储备中心,有关区(市)要抢抓机遇,依托本地医疗卫生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应急物资产业基地。对内,要马不停蹄抓推进。紧盯省市重点项目、优选项目,加快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特别是要聚焦正威新材料、人民电器、航天科工、交大智邦、青岛啤酒等产业项目,一河一路、枣菏高速、新台高速枣庄段等基础设施项目,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外,要全力以赴抓招引。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百千工程,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民企,绘制好“产业地图”“人才地图”,超前策划一批重大招商活动、对接一批重点合作意向,签约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要时刻关注国家关于外资准入政策调整动向,研判外商投资、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变化,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户枣庄。市委决定,4月份,集中云签约一批内资项目;5月份,集中签约一批外资项目;7月份,开展一次半年模拟考核,各区(市)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准备。
四是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抓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枣庄而言更具指导意义,只有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化危为机、赢得后发优势。要下好智能制造的“先手棋”。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成规模”的目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措施,提供精准政策支持。要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应用力度,推动我市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努力在制造业强省行动中走在前列。要牵住新兴产业培育的“牛鼻子”。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不遗余力把产业前沿项目招进来,把产业领军人才引进来,把创新创业平台搭起来,打造更多黑灯工厂、无人车间、数字园区,推动枣庄制造向枣庄智造转变。要打好传统产业改造的“主动仗”。抓住省里开展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机遇,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工程,推动煤电、建材、纺织、造纸、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市里初步筛选了“双千”工程项目329个,总投资500多亿元,这是我市工业转型振兴、脱胎换骨的重要支撑,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要素,抓紧抓实。
我市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是制约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的重要因素,没有森林、没有大树,小灌木就难以成势。要坚持补链、延链、强链一体推进,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龙头项目,建设一批专业园区、特色园区,配套一批公共服务、科研创新平台,这样既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也能更好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五是聚力创新引领抓攻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市缺的不是创新资源,而是集聚、转化创新成果的舞台和土壤。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发平台、中建材研究院枣庄基地、浙大国家大学枣庄科技园、科教创新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中科院化工新材料、精密机械加工与机床制造创建省级双创共同体,为创新创业创造搭建更多优质平台。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广大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意识,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更要下定决心苦练内功,在关键工艺、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上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更多“拳头产品”、练就更多“独门绝技”,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发挥平台载体作用。目前,浙大工研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都形成了不少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要发挥好平台的孵化作用,突出服务配套,突出企业联姻,突出成果转化,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让更多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六是聚力优化环境抓攻坚。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打造更加宜居的城乡环境。以统筹推进“四城同创”为抓手,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六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持续深化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做好“五化”“七改”文章,实现村容村貌大提升。要打造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深入开展“千人帮扶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化源头治理,强化监管执法,对偷排漏排、私挖盗采等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震慑一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能精简的环节简到最少,能压缩的时间压到最短,特别是要把疫情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延续下去,健全用好容缺受理、全程代办、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各项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保姆式”服务,让政务服务“零距离”,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扰乱市场、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加强企业和项目周边巡逻防控,依法保护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七是聚力民生保障抓攻坚。疫情形势下,更要兜住民生底线。要稳住就业。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落实好援企稳岗、转岗培训等政策举措,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大盘。要抓实扶贫。把稳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紧盯脱贫质量、“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扶贫政策落实和资金项目规范管理,逐户逐人逐项排查整改,实现问题及时清零。要聚焦9.2万名脱贫不脱政策贫困人口,加强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特别是要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保障好“米袋子”“菜篮子”,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确保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也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就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聚焦矿山、化工、特种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抓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特别是清明节期间,要严格野外火源管控,严禁火种进山入林,切实减少野外祭祀用火,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全力消除火灾隐患。要办好实事。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办好教育、提高医疗、健全社保,把承诺的惠民实事一件一件落到实处,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当前,群众最关心的是复学问题,要严格做好复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筹备好口罩等防疫物资,按照省里统一安排有序开学。
第三,树牢“早干枣好、实干兴枣”的意识,进一步凝心聚力、狠抓落实
重点工作攻坚年,攻坚就是总基调、实干就是主旋律。现在各项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当务之急就是要抓落实,突出早干、加紧快干、坚定实干,干出新成效、干出新境界、干出枣庄转型振兴的新气象。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关键作用。
一要有大格局。大格局才能有大视野、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同样干一项工作,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还是简单地从地方、部门利益出发,最终结果会大不相同。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主动站在国家大局和全省层面,审视枣庄发展的方位、坐标和机遇,深度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山东)自由贸易示范区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更高站位谋划和布局产业、园区、平台、项目,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对外开放、军民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机遇意识、提高谋划能力,对中央出台的最新政策和省、市部署的最新要求,及时掌握、研深学透;对本地、本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做好上下结合的文章。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少一点部门利益,少一点私心杂念,多做强化共识、鼓舞士气的工作,多办相互支持、相互补台的事情,齐心协力把工作干起来、干到位。
二要有强责任。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作为“领头雁”,要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枣庄的发展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主人翁。要切实增强“枣庄先进我光荣”“枣庄进位我有责”的意识,强化职责所在的担当,当好各自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全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添砖加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我市保位争先的挑战更多、难度更大,我们没有任何自我陶醉的理由,没有任何裹足不前的本钱,必须翻篇归零再出发,越是艰难越向前。会上印发了《省对我市2019年度综合考核指标情况》,名次靠前的,不能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再谱新篇;相对靠后的,要找准短板弱项,弄清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迎头赶上来。
三要有真行动。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领导干部要争当行动派、实干家,对做出的决策、定下的事情,说了就算、定了就干,一竿子插到底,以身作则把各项工作抓起来、干上去、干成功,绝对不能空喊口号、不见行动。要强化时间观念,今天再迟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各级党委要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实干用人导向,坚持以事业用人,靠事业选人,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让苦干实干的人有为有位,让庸懒散拖的人没有市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