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爱民
4月3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结表彰暨“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召开,市农业农村局获得综合考核先进集体、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双招双引”三等奖、重点工作好团队等多项荣誉。4月16日,记者来到市农业农村局,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采访了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广良。
问:过去的一年,我市推动乡村振兴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全市各级围绕找个好路子、选个好头羊、育个好乡风、创个好环境、建个好支部“五个好”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在省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得第9名的好成绩。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市、区(市)建立了党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农委,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推进机制建立运行。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1个、首批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3个和示范村36个;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8家,“三品一标”总数达到36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确定了10项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两次,抽查行政村500个以上。滕州污水处理“五种”模式和峄城古邵程庄美丽乡村建设被列为典型经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创建省级示范村14个,市级示范村100个,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62个,打造美丽乡村片区33个,A级村创建率达到25.7%。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累计清查确认农村集体资产63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510万亩;产业扶贫全面推进,深入开展鲁渝协作扶贫工作,选派11名农业技术人员赴丰都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援助丰都优质马铃薯薯种,种植3000亩马铃薯,带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
问:这次大会,是在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的节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对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答:一是坚定了信心。大会全面总结了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开放、民生福祉等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我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7名,历史性地进入第二梯队。这都坚定了全市上下“先把经济搞上去”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起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二是振奋了精神。特别是“改革进取、勇闯新路”和“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精气神,激励着我们不惧风雨、勇往直前,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三是明确了方向。大会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攻坚工作,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五化”“七改”文章,实现村容村貌大提升。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这为我们下步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重点。
问:这次会议提出了各项任务目标,要求强化“争分夺秒抓攻坚”的担当,聚焦发力、重点突破。我市下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答: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以谱写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枣庄篇章为总抓手,着力抓好“补短板、树样板、固底板、强保障”四件大事。
一是持续抓好补短板工作,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着力补齐现代高效农业短板。落实好全市现代高效农业现场会议精神,力争今年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有大的提升。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季会战”,建立健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张网”。
二是持续抓好树样板工作,加强示范引领带动。今年继续按照三级联创、集中连片的原则,创建省级示范村14个、市级示范村100个,创建一批县级示范村,确保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大幅提升。培育滕州市鲁班小镇、台儿庄区涛沟河、山亭区洪门、市中区里筲、峄城区西马寨、薛城区十里湾等田园综合体。总结好承担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提供好农村改革“枣庄经验”。推动鲁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枣庄乡村振兴学院运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探索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乡村治理智能化。
三是持续抓好固底板工作,牢牢守住发展的底线。实施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精心组织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的粮食耕、种、收生产。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引进推广优良种猪,促进黑盖猪地方原种选育,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抓好生猪规模化养殖招商引资和改扩建项目建设。今年新创建美丽生态养殖场27个。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供给。把住畜禽产品调运和产品检疫关口,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坚决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加大“菜篮子”产品收购、贮存和销售力度。抓好“四减四增”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做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地膜回收、水肥一体化等工作。
四是持续抓好强保障工作,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各级领导抓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加强政策资金和金融支持。梳理农业农村重大政策项目、设施用地、金融支持等,加大宣传推广。加强人才支撑,进一步理顺改革后工作关系,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