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聚力“改革赋能促转型”,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流程再造等11个领域,强力推动“9+2改革攻坚行动”,努力趟出以改革引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强力推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针对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问题,把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短板作为头号攻坚行动。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通过立项批复,王开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立项审批,7个“十三五”重点中医专科顺利通过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中期考核;异地住院就医联网定点医院范围不断扩大。
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双千”工程,一季度技改投资增幅32.9%,居全省第四位;累计入库“双千”技改项目348个,总投资550亿元;全市计划开工技改项目已全部开工。设立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特色优势产业专项资金。以高质量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动流程再造改革攻坚。瞄准企业开办、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与企业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10个流程,全力打响“枣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品牌。不断完善“让守信者处处受益”的体制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流程再造。
强力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大力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截至4月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1人;开展“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网上招聘5场。开展枣庄籍在外青年人才回流试点;优选青年人才100名。完善人才公寓软环境,发放首批枣庄惠才卡。
强力推动科教体制改革攻坚。枣庄市新型高能锂离子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等5家双创共同体和浙大工研院等19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专家论证。截至4月底,216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启迪之星(枣庄)”等3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备案。
强力推动财税金融改革攻坚。全市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达253亿元,累计向正凯新材料等17家企业投资9.15亿元。一季度新增12家基金公司入驻凤鸣基金小镇,推行“基金+项目”模式,小镇基金管理总规模达126亿元。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平台线上入驻金融机构19家,完成企业注册认证1228家,发布金融产品110项,累计完成融资撮合业务48.8亿元,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强力推动资源环境领域改革攻坚。抓好“要素跟着项目走”改革。疫情期间,为康力医疗等6家企业提供疫情保障贷款2.26亿元。总投资1.6亿元的康力医疗智能制造项目建成后,产能可达日产医用外科口罩2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30万只、医用一次性防护服10万套,有望在3年内成为全国最大医用耗材及防护品生产基地。实行“拿地即开工”,滕州市招引的50亿元启迪亚都,从签约到首台产品下线仅用95天时间。
强力推动企业改革攻坚。大力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央企国检集团进行混改,组建了国检枣庄公司,打造辐射淮海经济区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形成国检集团“枣庄模式”,检验检测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定精细陶瓷国际标准,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构。
强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改革攻坚。开展“招平台、建平台、树品牌”活动,积极打造国家级医疗康养示范区等国内一流平台载体,培植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经验做法被省商务厅发文推广。枣庄内陆港成为全国首家“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海关创新便利监管模式的内陆港。1至4月,全市外贸外资运行逆势上扬,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9%,增幅居全省第1位。
强力推动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擦亮法治枣庄“金字招牌”。在国内首次举办企业环保与刑事合规业务研讨会暨“法助企业避风险 企业守法护蓝天”活动。积极推行容缺办理制度,杰富意振兴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告急,企业负责人必须紧急赴马来西亚,只有1天的时间,而相关证件正常公证办理需3天,司法部门连夜办理,第二天一早把公证书交到企业,成功解决燃眉之急。
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改革攻坚。枣庄拥有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块牌子,在乡村振兴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有2594个村完成登记赋码,完成率96%;2110个村完成股权证发放,完成率78%。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运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记者 张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