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一条心” 融入发展“深一度”

——宿迁扛起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责任担当

作者:张云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07-04 15:14:36

宿迁日报融媒记者 张云

6月29日上午,宿迁交通发展史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宿连航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家、江苏省、宿迁市水运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两纵五横”布局中“最北一横”——徐宿连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连航道一期工程的开工对于宿迁推进现代水运、发展绿色交通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宿迁融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带来新机遇。作为淮海经济区节点城市,近年来,宿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部署要求,积极在淮海经济区“朋友圈”找准自己的定位,蓄势发力,全力奔跑,努力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环保等方面与其他9个城市融合发展,有力地扛起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责任担当。

“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是10个城市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在2019年召开的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表示,宿迁将全面融入协同发展大局,广泛凝聚协同发展共识,认真落实协同发展协议,为推动淮海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

拉近城市间时空距离

高铁一通,百业兴隆。去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当天早上7点38分,一列由徐州东开往连云港的D5681次运营动车缓缓在高铁宿迁站停下,至此,宿迁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徐宿淮盐铁路的开通运营,让宿迁与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了。融入淮海经济区,交通须是先行者。近年来,宿迁积极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在航道、铁路、公路、信息网络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对接,在铁路方面,除了全力推进已经通车的徐宿淮盐铁路宿迁段建设,还扎实推进合宿新铁路、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以及宿淮铁路、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在高速公路方面,加快京沪高速公路宿迁段扩建工作,启动盐洛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宿连高速公路、泗洪蚌埠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不断提升高速公路联通能力;在航道方面,推动宿连航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目前正加强徐宝线航道前期研究,致力于打造淮海经济区域出海新通道。

在推动与兄弟城市交通互联互通的同时,去年以来,宿迁坚持从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性工程抓起,全面启动了高铁商务区建设,宿迁综合客运枢纽、迎宾大道和上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为进一步打开对外通道,宿迁完成了330省道泗阳段、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重点工程;内部路网也更加通畅,西湖西路、青年路等多条道路完成改造,城市交通内畅外联能力不断增强。

推动产业协同协作

固本强基形成合力

走进宿迁市宿城区,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德亚新材料厂房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超仿真功能性弹性纤维可达10万吨,年销售额达15亿元,可解决300名劳动力就业。

在位于宿迁市泗洪县的达克浩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线“火力全开”。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重点生产汽车共轨喷油器流量控制阀等精密部件,是宿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骨干企业之一。

……

一大批项目在争分夺秒忙建设,还有一大批项目在抢抓生产增效益。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近年来,宿迁全市上下围绕“项目增速强发展”要求,凝心聚力、招大引强,招商引资的脚步更快、步子更大、足音更强,一批龙头企业项目在宿迁落地生根,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也彰显了宿迁争做淮海经济区发展先锋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从宿迁市发改委了解到,根据两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部署的产业发展要求,宿迁积极找准区域产业定位和产业特色,建立了“168”招商体系,健全驻外办事处、招商局、异地商会“三位一体”招商机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中国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宿迁产品淮海行”等活动,不断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城市产业交流合作。

稳住产业发展“压舱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乘风破浪。宿迁着力强化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要素融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分工合作,推进产业相促相融、协同协作、集聚发展。聚焦构建市域“5+4”产业新体系,宿迁深入实施千百亿级产业培育和服务业“三大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纺织服装、机电装备、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的“补链”“扩链”“强链”, 2019年宿迁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举办骆马湖国际沙雕节、衲田花海商乐季、宿迁·商丘交换秋天等活动,加强与徐州、连云港、商丘、临沂等淮海经济区城市旅行社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同城化。2019年,宿迁接待国内处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14.7%,其中,淮海经济区游客超过6成。

推进生态联防联控

构筑区域生态屏障

头枕骆马湖,脚偎洪泽湖,腰缠大运河、古黄河两条“玉带”,生态优势得天独厚的宿迁,被赞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

生态宿迁“天生丽质”,更不乏后天努力。秉持着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理念,宿迁将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在2018年,宿迁市生态环境满意率就达到了91.6%,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摘得“绿色桂冠”。不仅如此,百姓对当地空气质量满意率、土壤质量满意率、环境绿化满意率等5个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建设硕果累累,一系列令人艳羡的荣誉也纷至沓来。“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百余项殊荣,成为宿迁发展的金字招牌。

优异生态环境发展成绩,诠释着宿迁对“绿”的执着追求,然而保护好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所有城市的共同努力,才能筑起生态屏障。近年来,宿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先后与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建立了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宿州建立了定期沟通、通报制度,构建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上下游联动治防。

去年8月,宿迁联合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共同签署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署后,宿迁将大气污染防治、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列入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强化区域协同管控,着力消除部分跨省市区域存在的“无人监管”“交叉监管”“利用双证逃避监管”的行政管辖漏洞和弊端,推动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无盲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逐浪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大潮,扛起责任、展现作为、做出贡献,宿迁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