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他用工匠精神成就砭石雕刻人生

作者:孙明春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09-14 10:22:04

他曾经是村里人眼中的“残障人”,如今却成为手捧砭石雕刻产品挣大钱的雕刻艺人,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他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为了“金蛋子”,而这些改变全因他坚如磐石的信念,他就是残障人创业的典范——峄城区吴林街道李庄村的张银龙。

今年53岁的张银龙,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家庭,从小检查出患有小儿麻痹症,父亲用独轮车推着他寻遍了百里能医治这种病的大夫,最后还是一次次无功而返。1980年6月,13岁的张银龙在村里小学毕业,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继续读初中,便在家里跟着父亲养了四年兔子。随着张银龙慢慢长大,为了学到一门手艺,他来到区驻地一家服装厂学习缝纫,学成后留在服装厂工作了六个月。当时,恰巧离家不远的吴林玉雕厂招聘雕刻工,张银龙顺利通过了美术基础考试,又成为了一名雕刻工,那年他21岁,来到玉雕厂后,又系统学习了人物、花鸟等雕刻技艺。

学徒的过程既艰辛又枯燥,但他坚持了下来,刻苦钻研玉雕艺术。在学习期间,他对玉雕的了解一步步加深,弄清了圆雕、印钮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和微雕等各种工艺的特点。勤学苦练加上自身的悟性,张银龙的雕刻技艺日渐成熟。

张银龙是个聪明人,为了多挣点钱贴补一下家里,他利用在玉雕厂学到的技术,经过市场考察后,在家里“偷偷”地干起了自己的小作坊,做起了砭石保健品雕刻。为了寻找产品销售出路,他拖着残障身体只身来到了北京。为了节省费用,张银龙省吃俭用,花了十五块钱在旧货市场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着往返于潘家园、琉璃厂等古玩市场,跑了七天,终于找到了两家经销商。回到家里后,张银龙白天在玉雕厂上班,晚上下班干自己的活,经常是在家干到天亮、接着再去上班,就这样没黑没白,一直干了十八年。2005年吴林玉雕厂改产砭石保健品生产,张银龙又成为了砭石雕刻工,这一干又是十年,2015年砭石雕刻破产倒闭,张银龙失业回到了李庄村。

回到家里后,张银龙注册了自己的“峄城宏泰砭石雕刻工艺厂”,在市、区和街道三级残联部门资金的扶持下新盖了厂房,并添置了新的加工设备。  

作为一个残疾人,创业之路困难重重,张银龙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选材,优质的石材是出好作品的关键。因为缺乏选料经验,他第一次去进原料,买了许多便宜的石料,回来切开后,一多半不能用。而最恼火的是买了假石,外表看起来漂亮,剖开后里面却全是石渣。在这方面,张银龙交了许多学费,才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石雕艺人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从踏进这一行开始,他便沉溺在产品的造型中,从粗坯到成品、从设计到制作,他反复揣摩钻洞、镂空等各道工序的技巧,对石雕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在他眼里,这些石雕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就这样,张银龙托着残障的身体,经过几年的拼搏努力,不但娶了妻有了孩子,而且还成功实现了残疾人的创业梦,产、供、销良性发展,保健龟、枕头等砭石保健加工达到了80多个品种,远销北京、河南等省市。在张银龙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工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工匠精神在峄城打造一块真正的砭石保健品雕刻加工的金字招牌。(记者 孙明春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