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张连钢给记者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30年前,张连钢还是青岛港一名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有一次,码头桥吊电控系统需要综合调试,国内却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这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却拿走了30多个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可当张连钢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对方却三缄其口。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建成两年,张连钢被派到日本横滨港学习。他看到,日本港口不仅规模更大,而且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指挥管理,可国内还在使用传统的纸和笔人工填写,甚至连电脑都没见过。张连钢夜不能寐:“我们总是跟着外国人学,什么时候咱也能领先一把?”
第三个是在2013年,青岛港成立张连钢为首的项目组,启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当时全球已建成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主要被西方国家掌控。张连钢率队到国外自动化码头虚心求教,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技术封锁。
这三个故事对张连钢触动极大,让他意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这样,连钢团队放弃“拿来主义”,决定“靠自己”。顶住重重压力,连钢创新团队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并最终获得成功。
点击阅读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当选“时代楷模”》>>>
《世界纪录是怎样诞生的——“时代楷模”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仪式侧记》>>>
《勇当新时代自主创新生力军》>>>
自主创新,靠的是一股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劲头。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2月17日起,大众日报推出《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栏目,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们坚持自主创新,不畏重重困难,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勇攀高峰,勇夺桂冠,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靠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矢志攻坚的责任担当。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没有成事的“宽肩膀”“真本领”,就难以坚持到底、突出重围。大众日报12月14日刊发稿件《“补天”技术中国造》,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与其团队的事迹。与化学方程式和分子结构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毕玉遂,花甲之年仍奔波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家”。2010年,毕玉遂和其科研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技术和产品,随后在2016年5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后确认:“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技术发明。
“这一荣誉,属于中国。产品在全球推广应用后,可减少数十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对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作出重大贡献,是真正的‘补天’技术。”谈到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作用,毕玉遂笑逐颜开,这一发明不仅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还有望让中国在该领域成为先进技术的引领者。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需要更多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优秀团队和人才,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扛起使命担当、展现更大作为。据大众日报报道,12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发布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32.51%,增长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44.46%,增长11.95个百分点。
此外,“十三五”期间,山东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济麦44”创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在智慧交通、燃料电池、碳纤维、重大新药创制等20多个领域,我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国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