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宋亚鲁
来省两会报到的前一天,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代表,还在仔细盘算着“两本账”:一本是绿涧生态农业合作社的,这几天西红柿、芹菜、茼蒿、茴香就要上市,今年行情好,预计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长20%-30%,“给社员分红更有底了”;另一本是源虎生态养殖基地的,2020年营业额比2019年增加了1000万元,春节临近,黑猪肉供不应求,冲一波销量,今年又是个“开门红”!
王元虎告诉记者,养殖基地50多个员工,都是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以及附近的农民,基地效益好,大家收入也随之增加,几个年轻业务骨干的年终奖达到了5万元。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又离不开人才。”作为三涧溪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这几年,王元虎不仅扩大自己的黑猪养殖规模,不断延长加工、销售产业链条,还带领更多年轻人“闯”出创业新路。
在他看来,搭建平台是吸引人才回乡创业的关键。在村里的支持下,他牵头创办让返乡青年拎包就能入住的“农创园”,探索以“园中园”形式开展农创项目。绿涧生态农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合作社吸引120多名青年党员、回乡大学生、复退军人入股,去年在6个大棚中探索猪粪喂虫、虫子喂鸡、虫粪肥田、田上种菜“四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由于种出来的果蔬口感好,售价也高,合作社效益不错,去年一年一共给社员分红14万多元。
“年轻人的到来,为乡村增添了活力,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王元虎举例,“90后”李其晓承包了农创园一个大棚,专门种他很喜爱的多肉植物,最多一天能有上万元的销售额,还有人专门养宠物、从事农业技术开发等。返乡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大学生刘亚楠,承包了两个大棚,从去年开始,她利用专业所学,尝试在网上直播卖货,这些“新玩法”,让农业变得“不一样”。
王元虎认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大有可为,乡村要多打造一些产业发展平台,让更多的人才找到适合自己落脚和发展的项目。“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传统农业,乡村还是要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给农业插上科技和工业的‘翅膀’。”
“一个现实问题是,不管是拉长产业链、建加工厂、仓储物流,还是做休闲观光农业,当前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土地依然是个很大的制约。”王元虎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尤其是加快实现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多规合一”,解决返乡创业者的痛点和堵点问题,催生更多农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