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枣庄有些忙,“全家上下”都在忙一件事:先把经济搞上去。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枣庄如何实现突破?
今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并明晰加快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集群。前不久,枣庄又召开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就是要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强则枣庄强,产业兴则枣庄兴。在确定“6+3”的赛道之后,如何走出“工业强市”的枣庄模式?近日,记者走进枣庄进行了探访。
走在枣庄街头,“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宣传栏随处可见。在枣庄,这一战略深入人心,“先把经济搞上去”的决心十分坚定。
春光明媚的四月,高铁列车从京沪廊道大约中间点的位置——枣庄呼啸而去,南上或北下,车窗外鲁南大地的葱绿景色和鲜艳花朵,丝毫不输南方城市。此时,又一届枣庄马拉松正在招募参赛者,活力之感扑面而来。
“抓重点、重点抓”“产业就是主战场,工业就是主阵地”“‘6+3’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总规划”……陈平履新枣庄市委书记一个多月后,就明确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并在全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上发表了“万字讲话”。这一讲话给人的印象是:深刻、接地气、直面问题。
书记市长频繁 “走出去、请进来”
4月15日,枣庄主城区的酒店一房难求,一场高规格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枣庄市委书记陈平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与业界精英进行了互动。
这场活动中,来自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代表、科研院校专家、研究机构领军人物齐聚枣庄。会上,除了探讨锂电池领域的商用之路、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锂电池产业的升级之路外,枣庄方面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借助这一平台,能够吸引更多锂电产业链上的优秀企业入驻枣庄。
“锂电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还存在规模小、层次低、配套差、布局散的问题。”陈平谈道,尤其是当前,更多的行业资源和市场份额向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加速集聚,“马太效应”更加凸显,留给枣庄的空间更加有限。要干就必须抓紧跟上。为了补齐这些短板弱项,枣庄市立志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
寻找优质项目的路上,枣庄一刻也不敢停歇。目前,他们正积极推进天能动力电池、保利新10Gwh锂电产业园、吉利HEV动力电池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我们将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或上市企业来枣投资步伐,建成锂材料、锂电池、锂动力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按照陈平书记要求,以锂电产业发展为突破、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将枣庄打造成‘安全智慧新能源发展典范’。”枣庄市能源局局长刘忠波说。
与此同时,4月15日至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宏伟率团赴珠三角开展招商活动。她先后在深圳考察了正威国际集团、保利新能源科技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多个企业。希望能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将更多引领性强、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布局枣庄。
3月18日—19日,陈平率团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成功签约4个项目,涵盖高端装备、高端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3月22日-24日,张宏伟率团赴长三角开展招商活动,成功签约金彭集团新能源电动物流车及商用车等5个项目。近两个月,枣庄市委书记、市长的招商足迹遍布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并在当地高新区举办了一场高规格锂电行业研讨会,考察名单中,企业和机构数量达到30多个,可以看出,当地对项目引进的重视程度。
而背后的关键词,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和“‘6+3’现代产业体系”。
书记“万字讲话” 强调先把经济搞上去
“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增强‘早干枣好、实干兴枣’的行动自觉,大抓落实,敢于攻坚……”1月9日,陈平在履新枣庄市委书记首日表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
1月24日,张宏伟在枣庄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到,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并明晰加快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集群。
3月1日,枣庄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实施意见。一天后的3月2日,履新不足2个月的陈平发表了“万字讲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发现,这一讲话直面现实的短板和不足,立足过往、现在和未来,并根据枣庄的实际情况和家底,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枣庄路径。
反观省内其他城市,济南、青岛、淄博等城市均提出了“工业强市”“制造强市”“产业强市”的战略。比如,济南将加快建设“智造济南”,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出台19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
陈平在讲话中提到,凡是经济领先地区多为工业先行之地,像上海、深圳、苏州都是工业强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均超过3万亿元。而枣庄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仍然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以工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强市的坚实基础。
精工电子的科技元素满满
全力打造京沪廊道 智能制造高地
目前,山东省拥有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河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枣庄交汇叠加,这些国字号、省字号的重大战略,包含着大量的政策、资金、项目。那么,枣庄将如何拥抱这些机遇呢?
“机遇面前,人人都有机会。”陈平认为,唯有比别人睡得更晚、起得更早,跑得更快、拼得更狠,才能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枣庄市发改委主任史峰介绍,“6+3”现代产业体系,便是枣庄产业发展的总规划,即争取用3到5年时间,打造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新材料1个五百亿级、新能源和新医药2个三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2121产业雁阵”。
除了锂电产业,枣庄的机床产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缺龙头、缺高端,同质化竞争多、专业化协作少。“要尽快制定机床产业培育计划,瞄准数控化、智能化、精密化,做大龙头、做大品牌、做大集群,努力打造全国机床制造销售中心。”陈平提出要求,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枣庄产业发展新亮点,要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
威达重工已成为全国中小机床行业的领跑者
“像滕州的化工产业,正是得益于鲁化的产品技术优势,落地了联泓新材料、新能凤凰、国泰化工等关联企业,打造了省级化工园区。”陈平指出,这给大家以启示:舞动龙头,才能出头;大抓工业、抓大产业,首先要大抓龙头企业。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抓、沿链招引与关联拓展一起抓、产业项目与服务平台一起抓。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让客商感受枣庄式诚意
走在枣庄街头,“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宣传栏随处可见,“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热潮渐起,这让更多的枣庄人重燃斗志。
回眸历史,枣庄有着140多年近代工业文明,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工业基因”深深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建市之初,枣庄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曾经一度走在全省前列。
“重塑枣庄昔日辉煌,是枣庄人心中最为强烈的声音;加速枣庄工业崛起,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平在讲话中真情表露。
在枣庄,工业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其中,尤其是大企业大集团缺乏,只有一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不过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个区域已快速行动起来。滕州市第一时间响应大会号召,提出了“247”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通过三年攻坚打造13家营收过20亿元企业;枣庄高新区启动实施了“工业率先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提出了背水一战构建“1+4”特色产业集群的攻坚方向;台儿庄区则提出了力争全年引进过亿项目50个、过50亿元项目2个的“加码目标”……
“我们基本上是靠前为企业服务,有一次,为尽快拿到项目设计图纸,我在昆山一家设计院盯了整整18天。”枣庄高新区投资促进局一位资深主管告诉记者,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引客商显得尤为重要。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展现出枣庄独有的诚信,让客商感受枣庄诚意、增强投资信心。
为了推动多元化项目投资,枣庄在上海等国内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产业促进中心。“这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商在大城市设立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办公场所的需求,把生产基地设到枣庄来。”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岳增波说,枣庄加快搭建“飞地”招商平台,发挥异地孵化器作用,让更多项目“孵化在外地、转化在枣庄”。
值得一提的是,枣庄还建立了全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健全市级领导联系帮包机制,建立市直部门单位帮包和项目推进专员制度,畅通问题反馈化解渠道,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确保减无可减、降无可降,着力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此外,设立“企业宁静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谁给他们穿小鞋,我们就念谁的紧箍咒;谁让企业不好过,我们就让谁难过;谁破坏枣庄的发展环境,我们就砸谁的饭碗。”陈平的这句讲话,也展现出了枣庄寻求发展突围的勇气和决心。(记者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