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精神耀邢襄

作者:王露橦 来源:邢台日报社 2021-06-23 15:15:47

6月6日9时,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准时开馆。走进展馆,广为传唱的抗大校歌在记者耳畔响起——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1940年11月4日,抗大迁至邢台浆水镇一带。在这里,抗大进行了为期2年零3个月的敌后正规化办学。在这里,干部、学员肩负起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使命,发扬“抗大精神”,写下“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光辉篇章。

太行深处大熔炉

抗大五周年校庆资料图片。(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提供)

在哪都是抗日,干嘛劳师远征呢?当年,有人对抗大挺进敌后表示不解。

对此,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的回答是:转移增强了敌后抗战力量,解决对干部需要的同时,也证明了抗大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当时村里条件有限,没有教室、礼堂、桌椅,学员们夏天就在麦场、河畔和树荫下上课,冬天在猪圈、牛圈里学习。没有钢笔,他们就把子弹壳、敌人用过的罐头筒铁皮磨尖当笔用。

缺吃少穿,学员们从百里外背回粮食分给老乡。老乡送给他们土豆、鸡蛋,他们却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啥也不要。”

抗大的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侵华日军将其视为“埋在心脏地区的一颗炸弹”。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用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用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四路合击前南峪抗大总校。抗大学员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麻雀战,歼敌1.7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日寇的“拉网扫荡”。

毛泽东同志曾称赞抗大:“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  

“抗大精神”代代传

位于邢台市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在群山苍翠中巍然矗立。(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前南峪村传承抗大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创造了太行山上新的奇迹。

上世纪60年代,前南峪村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治山、治水、治穷,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坑种树,兴修水利。打眼放炮,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郭成志拣最大的锤抡,出现哑炮,他率先冲上去排险。寒冬腊月时节修水渠,他又率先冲下沟底。村“两委”干部叫响“向我看齐”,群众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山上背风的地方支起锅灶,熬上一大锅米汤,就着老咸菜,啃着玉米面饼子,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年复一年,前南峪人硬是把荒山秃岭改造成花果山,使之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不只是前南峪。今天的邢台,“有难事,干部带头,党员先干”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 

“一三五十”开新局

近年来,邢台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图为邢台市达活泉公园鸟瞰。(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涛 摄)

2020年,邢台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一个目标、三个定位、五个突破、十大专项行动”的“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以一往无前的开创气魄、大破大立的使命担当,奋力再创新奇迹。

抓以项目“双进双产”为标志的中高端产业集聚、以“亩均论英雄”为标志的对存量企业的改造升级、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综合体为标志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千斤粮、万元钱”为标志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人家100分是满分,我们100分才是及格分”为标准,加快打造“最牛的牛城”“最热的热土”“最黑的黑马”,搭建起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四梁八柱”。

破除“无可奈何论”“事不关己论”等错误认识,坚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必胜信念,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居全国“2+26”城市第一。致力打造“无证明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20名。

如今,融入邢台血脉的红色基因转变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步一个脚印抓推进、促实效的强大动力,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正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阔步迈进。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露橦

短评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无论外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全党上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纪念抗大,弘扬抗大精神,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唯实唯先、善作善成,大抓落实、大干实事,努力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赶超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收获更大成果。

王露橦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