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我市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教育、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9元,人均消费支出16312元。共发放稳岗补贴6459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全市13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5.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64.96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卫生机构达到2745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24916张。五区一市均建成了城区“15分钟健身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受益行政村覆盖率95%。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不断提升社会事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民健康步伐坚实
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发展理念,以“健康枣庄”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丰富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强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全民健康步伐日益坚实。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2745个,实际开放床位2491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万余人,全市卫生总资产达161.92亿元。
在疫情防控上,我市第一时间建立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迅速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与精准防控的强大防线,仅用19天的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全市2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认真开展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严格落实“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等便民惠民政策,规范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轻就医负担8.12亿元。
目前我市成立了枣庄市立医院医疗集团等各类医联体37个,全面取消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建成医学影像、远程心电等资源共享及胸痛、卒中等六大中心各26家,成立质控中心41家,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顺畅。出台《枣庄市关于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抽调200余名医生开展帮扶,选派15名“业务院长”援助薄弱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设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36个,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我市还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模式,成立全省首个疾控机构和临床机构协作的慢性病技术指导中心。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2万余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儿童、孕产妇、新生儿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全市64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82个,团队成员5223人,签约200.66万人。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8月24日,枣庄学院新校区暨枣庄市驻地10所学校启用仪式在枣庄学院新校区举行。据了解,枣庄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1885亩,规划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的一期建设项目面积近30万平方米。启动仪式之后,将有7个学院24个专业的7000多名学生迁到这里学习、生活。
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学生3.7万人;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6.9万人;普通初中109所、在校生16.9万人;普通小学586所、在校生36.5万人,义务教育在校生达53.5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680人;现有注册幼儿园772所、保教点521个,在园幼儿16.9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3%,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提高到83.23%。
现有各级各类教职工51708人,其中专任教师44744人。5年来,累计招聘教师5200余名,为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城乡交流教师达1.17万人次。全市组建义务教育集团25个,学校联研共同体80个。顺利实施枣庄市第一期、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增2所特殊教育学校。
近5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274.79亿元,累计争取市级以上教育专项资金29.39亿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资金20.32亿元。积极推动落实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义务教育段小学按照每生每年710元、初中910元标准,普通高中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特殊教育提高到每生每年8000元、中职段按不同专业分别执行2800元、3300元、3900元、4500元标准,有效保障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
全市体育系统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着力优化体育组织建设,拓展了全民健身社会事务服务阵地,强化了竞技体育发展和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五区一市均建立了县级体育总会机构,80%的镇街设立了体育总会组织。成立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126个,发展会员111.6万人。
我市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取得新成果。市文体中心“一场两馆”全面竣工。老城体育中心进行了功能改造,不断提升健身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推进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五区一市均完成了“三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建成了城区“15分钟健身圈”。24个镇街完成了“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16个镇街完成了“两个一”工程的其中一项,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同时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九届运动会,每年举办市、区(市)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0.6%,国民体质合格率超过92.88%。培育了一批优势项目,提升了竞技水平,近年来获得世界冠军17项、全国冠军116项、省级冠军171.5项。
同时设立了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启动市级体育产业基地评审,引领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产业。航空运动产业蓬勃发展,台儿庄通用机场和台儿庄古城创新发展“航空运动+文化旅游”新业态,山东云深处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航空主题文化农业示范综合体、飞行小镇。引导赛车运动产业振兴,积极推动市汽摩运动协会与枣庄高新区合作,规划赛车文化商业综合体。五年来体育彩票销售总额34.75亿元,贡献公益金7.8亿元,仅我市可用公益金就达2.6亿元。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市人社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3%,连续5年低于控制线。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累计实现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就业过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1.35万人,1437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85%以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22亿元,建成省级创业园区11个。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得到确立,培训人数超13万。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8.33万人、46.37万人和49.01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目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至2839.09元、142元、1557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2.54%、67.06%、73%。圆满完成“全国社保卡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第三代社保卡发行试点城市”“电子社保卡发行试点城市”建设任务,社保卡持有量369.3万张,发行普及率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94.2%,在6家银行网点开展“社银一体化”试点,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
我市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机制,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50元/月、1730元/月。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1家企业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扎实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近五年来,劳动人事争议结案率95%以上、调解成功率7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结案率100%,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在保障改善社会民生方面,我市实施了惠民实事工程,实施脱贫攻坚,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就业创业,积极化解“大班额”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49元,年均增长7.9%。近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9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2万人。8.7万户、20.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完成棚户区改造9.4万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王兆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