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有关部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学位、床位、岗位、车位”等民生实事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化资源布局 强化设施建设
“学位”建设跑出“加速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市教育局为切实解决“学位”短缺和“上学难”等问题,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不断强化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一大批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
“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建好后,建筑面积将达3.5万平方米,容纳60个教学班,可招收学生3300余名,极大解决孩子们上学难,这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努力办好学校。”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胡勤国高兴地对记者说。
解决“上学难”,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700天左右,一座又一座现代化新型学校拔地而起。市驻地10所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71亿元,总建筑面积23.34万平方米,可增加学位1.69万个,创造了一次性财政投入最多、学段覆盖最广、学位提供量最大等多项纪录。
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办好。市教育局专班负责推速度,和当地政府、学校分别成立专班进驻项目现场,确保了工程建设推进的高速度。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相关建设推进协调会、设计研讨会等会议51次,现场调度工程进展78次。
专家会审保质量。由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专家及建设经验丰富的市直学校校长组成专家团,从立项、开工到结束,全程监督,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多方协商提效率。坚持多方协商制度,项目各方充分交流沟通,立即推进落实,有力保障了学校建设的顺利进行。据悉,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学位供给力度,共规划投资22.4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5所,规划新增学位36575个。截至目前,2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已主体完工20所,投入使用17所,秋季学期增加学位2.98万个,有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
聚焦能力提升 筑牢服务网底
“床位”保障护民“有温度”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用实干的态度,提升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
“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行动,微笑服务、38°温暖、加强智慧门诊建设、预约时段精确到分等各项便民措施的开展,更好地服务群众看病。同时,还增停车位80余个,缓解住院停车难问题,努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赵燕对记者说。
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家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建立畅通、便捷的患者投诉渠道和接待处理流程,并实行首诉负责制。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电子健康卡替代就诊卡,市立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五所医院积极开展“云影像”试点,方便患者查阅影像检查图片及结果。
春风拂面暖人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加强“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全面启动“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让中医药服务真正下沉到基层、惠及到千家万户。同时,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待政策,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结合实际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增加就业岗位 优化就业服务
“岗位”增添打出“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做好最大民生事作为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效,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服务等措施,有效搭建起求职者与招聘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稳岗就业。2016年以来,全市稳定就业岗位就达68.85万个。
“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招工难度较大,再加上新上项目,技能人才紧缺,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得知后,为解决我们用工难问题,主动走进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给我们引进了20余名的技术人员,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力阀门集团综合部经理王鲁林高兴地对记者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效融入“百日千万”主题,充分利用海报新闻、枣庄人社等官网官微全方位宣传报道。通过搭建企业、院校、求职者、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沟通平台,明确招聘主题,优选急需用工的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带岗带政策举办网络、现场招聘会,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增强了促就业实效。组织的21场网络招聘活动,共吸引2000余名求职者投递简历1038份。
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及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专场招聘会25场,吸引求职者近万人,收取简历4350份,达成就业意向1659人。在建立人社用工服务专员制度的基础上,从市、区(市)、镇街抽调182名精干力量,组建企业用工服务队,对接缺工企业512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响应,一对一解决缺工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缺工清单,摸底调查企业缺工情况,现已解决企业用工4207人。
提升服务质量 改善民生品质
“车位”方便惠民“加减法”
市城市管理局学党史、悟思想,方便惠民做好“加减法”。做“加法”提高停车泊位有效供给,做“减法”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适度增量,通过推进一批停车场建设,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盘活存量,促进社会停车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停车难。
“今年以来,新城市政园林中心新建了6处林荫停车车位,增加林荫停车车位470余位。同时,在黄河路、井冈山路等道路施划道路停车泊位1100多处,总共增加停车泊位1600余处,有效缓解了广大市民的停车难题。”薛城区新城市政园林中心副主任王兆明对记者说。
结合城市管理精细化和镇域环境整治提升活动,我市明确提出今年全市城区增设停车位5000个,要求各区(市)在人员密集区域应划尽划,科学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并积极引入智慧停车管理体系,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停车。
执行视为铁律,担当作为自觉。市城市管理局成立7个督导组,对各区(市)城管局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车辆停放等工作开展情况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情况进行全市通报,督促区级部门做好停车整治工作。各区(市)城管局从规范车辆停放着手,开展停车泊位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整治乱停乱放、私占停车泊位等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城管系统共清理在道路上或其他公共区域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676处。对于市城市管理局收到群众有关停车管理方面的政风行风热线、12345市长热线电话投诉等12起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完毕,并将投诉案件整理卷宗归档,第一时间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城区主干道交通秩序畅通规范。
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全市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见证着市直有关部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记者 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