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网讯 10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砥砺六十年 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专场,介绍我市60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60年来,枣庄教育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扛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体教育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努力推动枣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完成了“两基”“普九”“均衡县创建”等工作,实现了从黑屋子、土台子到一座座崭新靓丽的现代化楼房,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再到智慧教育的转变;教育质量从连年落后状态逐步提升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考本科过线率连续两年超过全省平均;教育满意度实现了从垫底到全省第七名的蜕变。
60年的发展是跨越性的。1961年,全市有中小学校1321所,在校生人数为83204人。在极为薄弱的底子上,经过60年努力,目前我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1423所,在校生773293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不足10%提升到90.64%,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提高到83.79%,义务教育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5%,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0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持续推进危房改造、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亮三改”,完成了义务教育学制“八改九”。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逐步实现,达到4%目标并保持连续增长。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共有专任教师21124人,到2021年全市共有教职工53684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
60年来,办学体制更趋多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1994年2月,市教委同意市中区新兴篷布轧钢厂提出的《关于申办私立华夏中学的报告》,同年滕州市教委同意由滕州华夏文化促进会创办、滕州一中承办滕州市育才中学,由此,社会力量办学在全市迅速兴起。从1997年起,《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在全市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学校233所,在校生92561人。
60年来,管理体制更具活力,政府和学校之间教育职责权限逐步理清。2006年初,我市正式启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实行“免学费、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贫困生生活费”。2007年又建立了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及高校贫困生救助机制,标志着教育投入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基本建立,真正实现了“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60年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宽。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20所(中职18所,高职2所),在校生61451人(中职37708人,高职23743人)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的近半壁江山。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42917人。2000-2021年以来,本科录取15余万人,更多的枣庄学子步入高等学校深造,为枣庄市的繁荣发展培养储备了大量人才。
60年来,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断加快,每个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2004年起设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专项资金,并建立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构建了涵盖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职教育等各学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以上。大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五区一市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记者 任翔 摄影 甄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