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作为鲁南经济圈今年轮值市,围绕“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目标,坚持把深化区域协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聚焦推动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围绕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入谋划、积极对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兄弟市一道,加快转型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开启了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
聚焦交通互联 助推区域发展
2020年6月30日17时48分,随着一声响亮绵长的汽笛,一列载满总货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50个集装箱的“齐鲁号”欧亚班列枣庄—莫斯科首班列车,缓缓驶出枣庄西站,开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为枣庄及鲁南经济圈城市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又添一条大通道。
“区域协同,交通先行。枣庄位于鲁南经济圈中间位置,又是京沪、京台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推动城市互联互通方面理应扛起更大责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
枣庄坚持把交通设施建设作为推进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行举措,发挥区位优势,协同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通区域交通“堵点”,加快构建连通内外、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今年以来,省市级重点项目中,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1个,总投资48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2.4亿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5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2.6%,超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2021年9月,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获得核准批复,临滕高速的建设,对于完善鲁南经济圈,促进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沂蒙革命老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月,雄商高铁与鲁南高铁并行段开工建设;2021年5月,鲁南高铁西段正线首条接触网导线在嘉祥北—巨野北区间成功架设,标志着鲁南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济枣旅游高铁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完成37.3亩先行用地组卷报批,完成先行用地征地拆迁投资418.7万元。
2020年12月,新台高速建成通车;董梁高速、临淄至临沂高速、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正加紧施工步伐,力争年底前建成通车;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9.65亿元,完成总进度的96.98%,将于近期建成通车。
2019年6月,万年闸复线船闸工程建成试通航;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京杭运河通航条件,完善山东省高等级航道网络,更好地服务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
枣庄机场项目已完成预可研批复,签订完成了军地协议,中国民航局出台了行业审查意见,已进入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阶段;牡丹机场已通航,通达北京、上海等12个国内主要城市;费县通用机场、临沭通用机场快速推进建设。
聚焦科技创新 赋能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领航旗”,科技创新成果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2020年10月,鲁南科创联盟成立。作为承担对接长三角成果转化的重点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联盟走访长三角地区上海交大等30余家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产学研管理部门,收集1300余项科研成果,与400余名专家达成入库专家意向;走访鲁南四市180余家企业,共梳理260项创新需求,召开60余场线上线下对接会,深入对接50个项目。结合鲁南四市产业特点,就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领域组织策划系列专项产学研对接活动,今年5月21日,鲁南经济圈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联盟推动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会在临沂市召开;6月5日,枣庄市举办了首届“鲁南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6月17-19日,鲁南科创联盟与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举办了“鲁南片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联合枣庄浙商成立了枣庄市第一支规模1亿元的天使基金和枣庄市第一支规模10亿元的创投(产业)基金,为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了联盟信息平台,有效实现四市科技信息互联互通。
9月27日,枣庄市锂电产业联盟成立,同时“枣庄市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中国北方锂电网”揭牌,这是促进鲁南经济圈企业合作的主动作为,也是推动锂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今年,枣庄市新开工项目324个,涵盖高端装备、高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等领域,总投资1832亿元,1—9月份完全年投资计划的101.6%。
鲁南经济圈四市地缘相近、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大多偏重,都面临着动能转换、产业转型的共同使命,承担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艰巨任务,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协同协作方面有着广阔空间。
“枣庄主动加强与兄弟市的对接,聚焦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通过配套协作、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合作,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
高端数控机床作为枣庄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础优势突出,现已形成基础良好、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产品市场已覆盖欧美、中东、中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具备发展机器人、3D打印产业的潜力,并可借助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高端智能化升级,与鲁南经济圈兄弟地市优势产业间形成相互助力、协调发展态势。
聚焦生态优先 打造美丽鲁南
保护生态环境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枣庄主动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积极开展区域环境联防联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市协同配合,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落实“三线一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共同制定跨界水体保护、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实施方案。
实施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度,严格实行“路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建立“田长制”,加快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扬尘治理“7个100%”和“5个100%”工作要求,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生态湿地建设,实施“增绿护绿活绿用绿”工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
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合作建立联合监测、跨境联合执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聚焦互惠共享 推进文旅合作
无论是深化区域协同,还是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最终目的都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台儿庄古城等重点A级景区率先在鲁南经济圈四市实施同城化居民政策。在此基础上,突出“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品牌定位,围绕区域旅游同城化,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联手推介临沂红色旅游线、济宁山水圣人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客源互换和市场互动,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针对四市文旅资源特点,策划推出了“运河明珠—匠心枣庄全域康养之旅”“鲁风运河—渔乡水浒美食美景之旅”“观鲁南田园民俗—品沂蒙最美乡村休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习儒拜圣研学之旅”“铁道游击队传奇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推荐给游客,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同时,坚持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依靠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营销,精准研判分析文旅市场新动态,聚焦重点地市深入市场地推,不断深耕同城化市场,有效地提升了文旅消费潜力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以民为本 保障社会和谐
四市积极加强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沟通交流合作,聚焦民生、社会安全、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沟通、加强协作,推动一体化深入发展。
5月10日,在枣庄市峄城区市民中心,黄女士通过网上提交了公司住所在临沂市沂水县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临沂市沂水县行政审批局对有关材料审核通过后,由峄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人员打印营业执照,黄女士现场就领到了营业执照。通过开展“跨域通办”帮办代办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实现了异地办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
峄城区还积极对接济宁市任城区、临沂市罗庄区、菏泽市牡丹区,联合推出商事登记四市四区“跨市通办”服务模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对企业设立登记等商事登记高频业务事项互通互办,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立体式的登记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破地区间人才流通壁垒,根据鲁南经济圈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的《鲁南经济圈优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互认机制的协议》精神,今年9月起,四市间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实行互认。
3月26日,为实现森林防灭火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扑火互救,共同实现火情“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枣庄联合四市召开了全省区域森林防灭火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座谈会,围绕当前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座谈会商,为下步加强鲁南区域森林防灭火联动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平台,参与菏泽、济宁、临沂教研合作交流;大力推行医保联网结算、就医购药刷卡结算,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依靠大数据+就业服务,搭建区域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城市间就业信息互通共享,引导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探索建立执法部门联动制度,与济宁、临沂、菏泽等地公安机关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治安形势,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8月3日,“滕州-邹城”全省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0月14日,滕州、邹城两市召开了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共商在鲁南经济圈战略大框架下协同发展大计,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强战略对接,释放协同发展先天优势、凝聚协同发展新动能,引领鲁南经济圈快速崛起。
乘着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之势,枣庄将服从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与鲁南经济圈兄弟市一体联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一体化发展。(记者 刘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