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2日,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召开。会议分现场观摩、总结会议两个阶段,现场观摩阶段将赴五区一市、枣庄高新区进行观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市政协主席孙欣亮等市领导,各区(市)委书记、区(市)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现场观摩。
11月11日上午第一站 峄城区
在峄城区,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博瑞呼吸用原料药生产项目、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
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
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从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及封装测试。2021年3月6日开工,计划总投资1.48亿美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芯恒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列入2021年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完成投资5800万美元,已竣工投产,可实现年封测存储芯片1亿颗以上,销售收入50亿元,外贸出口30亿元,综合税收2.5亿元;二期计划投资9000万美元,争取2022年底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外贸出口50亿元,综合税收6亿元。
一是建设速度刷新。从签约落地到竣工试产仅用6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竣工投产和月度升为规模以上企业,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市委“快就是大局”的要求。
二是创新优势领先。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苏辉博士和日本工程院院士王序进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封装工艺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可封薄至0.04mm,可做4叠以上封装,完全达到工业级封装能力。
三是智能装备先进。核心生产设备全部从美国和日本进口,为目前全球存储类芯片领域最先进设备。
四是供应链实力雄厚。公司依托鸿卓达(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睿雨(浙江)国际贸易公司等强大供应链体系,破解了行业“卡脖子”难题,保障了项目从设备进口、原料采购、产品生产、贸易销售全链条稳定可控。
五是合作品牌知名度高。主要合作企业为三星、金士顿、美国镁光等知名品牌。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存储芯片、主控芯片研发设计和封装测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项目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大”石榴产业发展思路,与广药集团合作建设,目标是打造中国石榴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志性聚集区。项目占地72000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于2021年8月全面开工,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目前已经试生产。
一是合作伙伴实力强、品牌响。广药集团是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居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榜第19位,旗下拥有王老吉、白云山、陈李济等众多知名品牌,其中王老吉品牌引领广药集团大健康板块。该项目依托广药集团的品牌价值、科研资源、市场渠道,能够迅速提升“枣庄石榴”品牌价值,实现石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二是科技研发水平高、转化快。产业园合作单位美果来拥有多个省级创新平台,正在申报“国家林草局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别是与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团队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枣庄石榴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一期建成后,年可生产“石榴+”系列产品3.5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王老吉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融合带动效应好、链条全。产业园吸引聚集石榴大健康企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效协同。三年内,打造石榴饮品、石榴酒、石榴化妆品、石榴大健康产品4个生产基地和石榴产品研发、综合检测工程技术2个中心。计划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20亿元,助推全区石榴产业迈上百亿级台阶。
博瑞呼吸用原料药生产项目
博瑞呼吸用原料药生产项目由A股上市公司博瑞生物医药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一是创造了一个速度奇迹。项目一期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施工,现已完成8个主体结构建设,11月底将完成首个品种的工艺验证,并产出3批合格产品,创造了国内药企建设生产的“峄城速度”。目前,正完善二期征地手续,一期项目投产达效后接续开工建设。
二是引领了一个行业前沿。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00余项,已获中、美、欧等药政部门批准药物品类20余个,实现呼吸系统全品系药物生产,实验室达到全球同行业超一流标准。投产达效后将成为全球唯一全品系呼吸用原料药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
三是打造了一个安全标杆。严格按照国家《精细化工工程项目规范》操作,其中雨水池实现峄城历史最大暴雨量雨水收集,防止受污染水外泄;消防池实现消防作业2h用水收集,防止污水外泄;厂区墙体细分为抗爆墙、泄爆墙,以最高安全、环保标准打造药企建设标杆。
四是占领了一个市场高地。成功完成艾日布林工业化生产,攀上化学药合成界的珠穆朗玛;卡泊芬净的发酵半合成和制剂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克了卡脖子技术,投产后能以更好的品质全面替代欧美同类产品。
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
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是2021年省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0.6亿元,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171亩,主要建设总控中心、科研中心、甲醛生产线、氨基模车间、冰树脂车间等;二期规划占地230亩,聚焦化学医药,发展咪唑、吡啶等医药链条项目。
一是投产达效快。贯彻“快就是大局”的理念,项目于2月参加全市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0月下旬即实现一条甲醛生产线投产,年底可完成全部基建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
二是产业链条全。该项目为市“6+3”现代产业体系链主企业,上游收购了园区内美辰化工,下游向化学医药领域延伸。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以甲醛为原料的延伸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氨基模复合材料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占比达30%,是名副其实的“头部企业”。
三是生产工艺优。该项目为山东省行业安全标准制定企业,与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行业顶级的博士研发团队,先后获得硫醇-烯光固化水质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12项。全流程采用DCS系统控制,实现了智能制造和“黑灯工厂”。
四是经济效益好。一期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4.6亿元。创新自产余热回收利用工艺,蒸汽发电后的余热计划并入园区综合管廊对外供应,全年可自发电量1400万度,对外输送蒸汽1.6万立方,实现节能减排和效益增加的双赢。
今年以来,峄城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在“全面起势”基础上加速“追赶发展”。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28.94亿元,增速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2亿元,同比增长8.5%;全区全口径税收收入11.13亿元,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776万美元,同比增长78.5%;外贸进出口额18亿元,同比增长23%。
一、以“大抓工业”为引领,强基础、促发展,发展质效迈上新台阶
一是产业集聚显现了新效应。出台“工业强区、产业兴区”20条政策措施,上半年全区“六大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汉旗、汉芯、芯恒光等芯片类企业不断集聚,芯片封装测试全市第一、全省领先;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博瑞呼吸用原料药生产、康震高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等项目落地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医药化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初步凸显。深入推进制造业转型工程,实施“双千”工程项目41个,累计完成投资9.33亿元。积极推动企业升规发展,1-9月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成功申报省级平台11个,其中,云享天空获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联丰设备、瑞兴阻燃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二是项目招引建设蓄积了新势能。持续完善开放合作热力图,一以贯之执行重点项目“四个一批”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投入筑牢发展的基础。前三季度,全区58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2.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32%。新签约过亿元项目79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9个,总投资1.48亿美元的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宝芯科技等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为全市“6+3”现代产业发展不断添薪加火。三是营商环境提升展现了新成果。对标昆山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做法,研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5条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受审分离,实施“政务+市场”新模式,窗口办事效率提高30%;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范围扩大到2省、15市、24县区。创新设立“政策超市”,上传惠企惠民政策5000余条。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兑现各类税收优惠3.2亿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共识在全区进一步凝聚。
二、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优环境、美生态,雅致城区焕发新活力
一是基层设施更加完善。棚改工作有序推进,工农片区500套回迁房上房,1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路网更加完善,福兴东路、峄州东路东延工程竣工通车,峄二路、仙坛南路、榴园东路等工程加快建设,城市道路“微循环”更加畅通。城区供热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主次管网共铺设约180公里。争取地方债资金2.2亿元,完成城区供排水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物业·峄家亲”品牌,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二是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全面推进“五城同创”,精心打造雅致城区。强化市容秩序管理,推进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整治,实现“有乱必治、有差必整”。启动建设仙坛山公园,完成福兴桥西侧、凤凰斜路等12处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建设,新增及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73万余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6%,绿化覆盖率42.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3平方米,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三是生态文明更加向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清违清障专项整治,峄城沙河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大力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开展荒山披绿、河道治理、山体修复、沃田高产等十大工程建设,47个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全力建设山青、水秀、林茂、田美的幸福美丽田园。
三、以“双十镇”建设为重点,强农业、靓农村,乡村振兴再造新样板
一是“双十镇”建设扎实推进。出台10条支持措施,鼓励各镇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镇。阴平镇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循环农业等经验做法登上《人民日报》、农业农村部简报。其他4个镇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瞄准发展定位持续发力,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榴园镇石榴盆景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狠抓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资金拨付1834.17万元。落实小麦种植43.31万亩,总产24.39万吨。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821家、377家。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三是石榴产业提质升级。石榴产业全面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制定了落实市三年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新栽“秋艳”等优质石榴820余亩、5万余株,石榴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已试生产,正式投产后,可年产王老吉石榴系列产品3.5万吨,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王老吉生产基地。成功举办2021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进一步擦亮了“中国石榴之乡”的靓丽名片。
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惠民生、保稳定,幸福指数攀上新高度
一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源布局配置持续优化,枣庄一中东校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200个;峄州中学、山师大峄城实验高中实现秋季开学招生。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卫健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实施,建成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不断满足全区人民高质量就医需求。区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正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民生幸福更有“质感”。二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人。实施“榴乡创业”引领计划,为75家企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12万元,直接扶持创业86人;落实小额担保贷款109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76人。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有序,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046.14万余元、各类救助补贴资金4947万元,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大便利、获得更多实惠。三是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强化分类管理,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高频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打造“榴乡诉递”精治版,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榴乡诉递”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被省委改革办发文在全省推广,经验做法已经上报中央改革办。
五、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锻铁军、强作风,自身建设获得新提升
一是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动力之源,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12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各级党组织书记先后开展讲党课等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举办2021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班)二期1700余人次,集中收听收看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省、市、区宣讲报告会,受众达600余人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出了两批共41项重点民生实事,全区各行业各单位立足实际,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二是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新选举产生1611名“两委”成员,“一肩挑”占比93.96%,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调整干部4批次、231人,其中提拔重用84人;面向全国优选引进青年人才45名,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以学促干,完成主体、重点班次9期,培训1132人次。三是不断细化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推动全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处“四风”问题1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强化监督执纪执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立案16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2人次,全面释放反腐败治理效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记者 甄宗奎 刘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