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们自然会想起纵贯2500多年、绵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烟波。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北连海河,南接钱塘;流经六个省市,汇通五大水系……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跨越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穿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不仅完整保留了人类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绵延不断的有力见证。从“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杭州,到“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的扬州,再到“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汴州……行走大运河。或许,你想象不到当年“万商往来、千帆竞发”的恢弘盛景,但一定能在两岸的馆台楼阁中感受南北交流的历史印记。
时间无言,转瞬千年;大运河日夜不息,中华文化奔涌向前。时至今日,大运河不仅仍然承载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功能,它的历史文化功能更是历久弥新、愈加凸显。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敲定,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2017 年 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殷殷嘱托,语重心长。运河沿线各地不断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运河重焕生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12月24日-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北京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委网信办、河北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央视网和齐鲁网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协办的“千问千寻大运河”暨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聚焦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
放眼齐鲁大地,人文胜迹满载着历史,山水之间皆有故事。在山东,京杭大运河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五市,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水波涟涟,滋养文化。在运河通航的600多年间,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与江南地区及京城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山东运河文化由此也呈现出包容与统一、扩散与开放,运河水浇灌出一座座商业及人文繁盛的市镇,丰厚的沿岸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德州的苏禄王墓是中菲两国友好的历史见证;聊城保留完好的古城以光岳楼为中心,街道呈棋盘式布局,还有山陕会馆、海源阁、铁塔、临清的鳌头矶、钞关、舍利塔、清真寺等名胜古迹;济宁的太白楼、竹竿巷、东大寺、南旺分水龙王庙、微山湖等;枣庄的万年闸、台儿庄抗日纪念馆等。流淌的运河,流动的文化,已成为山东文化发展史中的独特风景。
被称为“运河之都”的济宁是大运河河道海拔最高的地方,其中的南旺更是有“水脊”“驼峰”之称,位于整条运河海拔至高点、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更是被称为大运河的“心脏”。站在大运河的至高点上,山东正在借着大运河带来的“红利”,深化文旅融合,推动运河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抢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当此之际,我们追问文化之源,更是为时代寻根。
我们行走在流淌千年的水波里,在山水之间千问千寻,是为了更好地积势蓄力、扬帆起航。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贴近群众需求,就一定能推动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光彩,而“唤醒”后生动鲜活可亲近的遗迹,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年轻一代跳动的脉搏中,真正传承给年轻下一代,助推山东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长河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