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陈平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既需要长远谋划,也需要分步实施。要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全面提升、三年实现突破”的规划安排,进一步明确攻坚领域、重点工作、提升目标,2022年要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构筑强大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更需要创新来引领,谁有创新力谁就具备未来的竞争力。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就要探索一批改革经验。改革就是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积极开展“点赞改革先锋、点亮改革品牌、点燃发展动力”典型示范活动,就是要引导各级干部增强改革意识,善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蹚出更多新路子,打造更多新模式。国企改革,重点是解决活力不足的问题,要探索成立国有资本产业引导发展基金,加快混改步伐,全面完成三年改革任务;农村改革,重点是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迈出更大步伐;港口一体化发展,重点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整合港口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改革不仅要改得好,更要注重总结推广,推动改革成果固化提升,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就要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的一条捷径。转化一个成果,可能带来一个产业。我市正与济南大学合作转化的技术成果,突破性强、市场空间大,与枣庄产业高度契合,要树立“陪着项目一起成长”的意识,通过组建专门公司运作、实行专班专员推进、设立专项基金跟投等方式,推动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市创新平台数量不少,但成果转化率不高,要紧盯最新成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成熟一个、孵化一个、落地一个,绝不能让成果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要完善成果转化递增激励机制,转化越多支持越大,推动财政直补向基金投资参股转变,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
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就要集聚一批创新资源。创新离不开平台和人才的支撑。要对全市所有创新平台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探索建立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办法,重点评价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谁对全市贡献大,我们就重奖谁,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平台活力,推动创新平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搭建更多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平台能级。创新成果既能在实验室内产生,也能在生产一线创造。要紧盯“6+3”产业所需,招引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计划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