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七日谈③ 新老并举,山东“出圈”

作者:刘兵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2-03 07:45:51

出圈!除夕当天,不少网友发现一段15秒的“好品山东”公益宣传片,悄然“站”上了央视C位。

令广大网友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一句体现山东人朴实厚道的“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还有画面里海洋牧场、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医疗器械、海工装备、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北京冬奥会“新秀”智能雪蜡车等一张张“高大上”的名片。

了解山东近年发展的人能感受到,“智慧担当”“山东力量”好评刷爆朋友圈、占据热榜的背后,正是山东这几年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而浴火重生塑造出“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的突出优势。

山东是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是巨大的发展优势;但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和资源消耗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的路径是“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造“十强优势产业集群”。

4年多时间,大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低端产能被淘汰;而对于潜力巨大的传统动能,通过技改创新、信息化赋能等手段促使它走向高端,焕发新活力。

以化工产业为例。过去,山东化工企业一度达到9000多家,以小散乱居多,附加值低;但规模优势明显——国家重点统计的化工产品山东均有分布,形成了“七大板块”的产业体系,其中轮胎、炼化、化肥、氯碱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子午线轮胎产量占全国50%以上,炼油占全国炼油总能力的23%,不仅有齐鲁石化、潍坊碱厂这样一些老的石化基地,更有像烟台万华、东岳集团、鲁西化工这样一大批领军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对化工企业关闭转产超过600家、停产整顿近3000家,公示退出的也有上千家。“关”不是“一刀切”,而是砍掉制约发展的“尾巴”;“关”也不是目的,而是“腾笼换鸟”,把“笼子”腾出来给其他符合标准,更有竞争力、创新力的项目,实现产业的“由大变强”。

以此,山东化工行业通过创新提质,压旧上新、压小上大,迎来“新天地”:2021年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到28.1%。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这意味着山东化工行业改造升级已基本完成。

传统优势在夯实塑强,新生优势也在加速集聚。

元旦过后,山东举行了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一大批“新动能”“新项目”,让与会人员看后普遍感觉很受鼓舞、很受启发。

养在深闺人未识,闷声干大事;一朝春雷惊人醒,引来八方赞。会上观摩的天瑞磁悬浮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齐鲁制药真核原液,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歌尔精密模具智造项目,创造了成熟的模具开发、完善的注塑成型技术;济南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集聚优势人工智能企业5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20亿元……许多网友看完观摩会的相关报道,发出了“山东的新动能这么厉害吗”的感叹,一如文章开头大家对山东的点赞。

这些项目,有“无中生有”的新产业,也有传统产业的“升级版”。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成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这是培育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新产业以传统产业为支撑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借助新技术得以蜕变重生,共同支撑着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航程——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1.2%,10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7万亿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今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对此作了具体部署,提出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等极具针对性的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老动能相得益彰的山东,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出圈”的惊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报道)


编辑:马园亮 责编:侯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