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冰
如果要形容山东近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提炼这样一句话,“在打破路径依赖中行稳致远”。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大众报业风口财经推出“山东经济进化论”专题策划,从创新、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外贸、财力5大维度,GDP总量和增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民企500强、上市公司数量、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进出口总额、百强县榜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榜、税收占比等15个指标,全景展现山东经济进化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山东GDP突破8万亿,比2020年增长了1万亿,8.3%的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大盘;全国百强城市山东上榜11个,其中8个城市实现了进位。
进位争先,创新功不可没。2021年,山东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
山东的价值,正在经历一次重大重估。
GDP:潍坊菏泽数据亮眼
一个大省,正在竭力激发新动能。
2018年,山东承担起新旧动能转换的责任和使命,部署了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时间表。转眼间,山东已来到“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
这种变化,体现在山东16座城市的强势进位上。
2021年全国百强城市榜中,排名进位最多的省份是山东,有8座,其中,潍坊、东营分别实现了4个位次、5个位次的大幅进位;威海上升3个位次;临沂、淄博、菏泽、德州分别上升2个位次;济南前进1位。
亮点中的亮点是,在山东,越来越多普通地级市开始出类拔萃,成为焦点。
去年潍坊全面爆发,GDP总值强势跨过6000亿级梯队,达到7010.6亿元,这样的发展态势,放在全国都少见。拿到省外看,潍坊的经济总量可以和厦门平起平坐,在江苏已超越扬州,在浙江已超越绍兴,在许多省份,潍坊甚至可以吊打省会城市。
山东还有一个“隐藏的惊喜”是菏泽,我们统计了2018年到2021年山东各地市的GDP增速,其中,三进全省经济增速前三名的只有济南和菏泽。过去四年,菏泽的经济增速分别排在了全省的第1、第4、第2和第3位,经济总量由全省第13位上升至第8位。
菏泽出彩的不只有经济增速,代表着发展质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更是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居全省第1,总量全省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9位。如果将增长态势延续,在今年,菏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越滨州再进一位毫无悬念。
跻身中游,菏泽做对了什么?菏泽是传统农业大市,工业曾一度落后,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受各种因素制约,为此,菏泽提出精准点燃重点产业突破“引爆点”,打造“231”特色产业,加快膨胀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重点工业的强势崛起,让菏泽在转型升级中有了重要抓手。菏泽生物医药产业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高端化工产业,过去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
方向对了,路就通了。这几年,我们在山东许多普通地市的身上,看到了“后来居上”的城市缩影,放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看,这是在转型升级中加速奔跑的城市案例,也为传统产业结构偏重的北方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新技术企业三年翻倍
创新,是转型升级中的永恒话题,但创新曾是山东的短板——2018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仅为8912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增长超过一倍。
山东还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8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6家,总数居全国首位,2021年,19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累计研发经费投入860亿元,新申请发明专利2.9万个,带动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近1万亿元。
济南、青岛是山东区域创新的关键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截至2021年底,青岛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5500家,济南突破了4000家。
不过,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劲头来看,济南更胜一筹。2018年,济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74家,而2021年末已超过4000余家,过去四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从3112家增长到5500余家。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近发布的高新区排名中,济南高新区闯进前十,自2019年排名第14位到2021年排名第10位,连续三年实现提升。
一定程度上,这离不开济南科技创新的支撑优势。比如,山东全省首批建设5家省级实验室中,济南占了3个(另外两个分别在青岛和烟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已被列入2022年山东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在济青“双核”的带领下,烟台、潍坊、临沂等地科创潜力不断被激活。
目前,烟台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8.3%。“烟台制造”助力航天、高铁、核电、深潜等“大国重器”问天探海,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增至55家,境内总市值居全省首位。
截至2021年,潍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380家,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6%。去年12月31日,科技部函复山东省第三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结果,潍坊位列全国17城市第5名,这一国字号荣誉标志着自2018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复潍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起,潍坊正式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功迈入以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发展的新时代。
2020年末,临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700家,临沂提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到“十四五”末总量达到1400家;淄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递增30%以上,2020年末也已突破700家。
可以看到,山东的科技“智造”含量正不断攀升。
青岛领衔发力PCT国际专利申请
我们再来看一项反映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技术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2017年,山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700件,比2016年增长21.5%,但在2018年,这一增速仅为3.0%,总申请量1751件。从2019年开始,山东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了明显提高,达到2329件,2020年已达到3013件,是2017年的1.77倍。
其中,青岛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据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2020年达到1755件,创新驱动优势明显。
从企业的视角看,有自主创新,才有PCT国际专利申请的基础,有国际市场,才有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要求。山东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的攀升,意味着山东企业的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近日,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TOP100)”,来自山东的海尔智家、歌尔股份、浪潮、海信视象、潍柴动力、海信宽带多媒体6家企业分别以846件、387件、294件、271件、48件和4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跻身TOP100。
如今,知识产权正融入城市创新的“血脉”,“十四五”时期青岛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中的一项,就是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支持企业申请PCT,开展国际专利布局。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的增长只是一个开始,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体系,使专利能够真正体现市场价值,支撑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尤为重要。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后面,我们看到的是山东各地的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以及努力把知识产权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