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红枣粽香 绵绵家国情长

作者:卢昱 赵静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022-06-03 19:47:49

“五色新丝缠角粽”“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今日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夏季第一个民俗节日,端午蕴含着消灾避疫,追念先贤的丰厚文化内涵。

端午前夕,市场上口味多样的粽子开始热卖,城市的菜市场中也陆续多了艾蒿的身影,各地区多彩的赛龙舟活动也纷纷开启。端午本是一个全民参与、节俗丰富、内涵深厚的中华传统节日,发展至今既有传统的延续,也有现代元素等多种新意的添加,人们关于端午的记忆也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影子一直都在。“因为端午前后天气由温转热,蚊虫渐多,容易滋生和传播疾病。所以,这个节日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辟邪祛病、祈福求安有关。”鲁东大学民俗研究专家兰玲介绍,插艾叶、戴香囊、五色丝绕手上是山东民间流传至今的民俗。其实,早在汉代,端午节时人们就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五色缕”。人们还会以菖蒲、艾草辟邪驱恶,后又加进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

在胶东地区,剪纸文化与端午相融合,颇具特色。五月初一,蓬莱、龙口、长岛等地称之为“小端午”,当地群众在大门门槛上贴一对用黄纸剪的牛;五月初五,称“大端午”,门窗上还要贴五毒剪纸或贴艾虎、葫芦、黄牛、桃、狮、鸡等剪纸。不论大小端午,人们选取的民俗意象都蕴含着祈求丰收、驱灾辟邪的期许。

在济南,有端午斗百草的习俗。“斗百草的起源很早,在周代就有了雏形,唐代开始普及,后来成了端午节的一个游艺活动。这时候节气到了盛夏,草长花开,枝繁叶茂,可以用来斗的草很多。”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说。

端午的食俗,更是将文化的记忆在舌尖保鲜。在山东各地,人们包粽子、吃鸡蛋、饮雄黄酒,以祈求好运与健康。山东包制粽子的叶子一般是竹叶或苇叶,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粽子叶材料,即槲栎树的叶子。槲栎树,民间俗称“桲椤叶”。桲椤叶的生长规律是“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因此在民间包含着家中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而粽子里常会包枣,称“枣粽”,与“早中”谐音,因此很多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前都要吃枣粽,以讨个好兆头。

除了粽子,人们还会食用艾草煮过的鸡蛋,不仅增加了营养,强身健体,还可减少病症的发生。兰玲介绍,以前农家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这些蛋类要从过完年就开始积攒,农家即使再困难,也要各式各样的都准备一些,节前馈赠亲朋、孝敬两边的老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这些习俗中得到了巩固。“当下,很多传统节日只有家中长辈才会记得一些传统习俗与禁忌。因此,想要留住端午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还要结合当下的变化,不断丰富节日的意义和活动。”山东大学民俗学硕士陈立荣说。

今年六一儿童节与端午节前后挨着,山东多地幼儿园也玩出新花样。济南领航光谱幼儿园里,小朋友们身穿汉服走秀,踩艾叶、画额面、品尝古代美食、DIY属于自己的小香包等一系列端午习俗让小家伙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端午的节日魅力和文化习俗。

“传承,最重要的是传承精神;发展,则指要具有时代创新性,契合时代精神,适合大众当下的生活需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应该把好的东西在原有基础上,将仪式感的东西加以创新。”张继平说。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实习生 赵静)

编辑:刘福龙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