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泽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是一个丰收的时节。今天上午,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巧合的是,在发射前的见面会上,曾经执飞神舟九号发射的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谈到了“收获”二字。
过去十年,刘洋的“收获”满满。她的这次出现引人注目。执飞神舟九号已经10年前的往事,但刘洋并没有沉浸在航天荣誉里,2014年进入清华大学继续学习,2018年10月毕业,完成社会学专业学习,获得了研究生学历和法学博士学历,如今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刘洋曾说过: “离地三尺不分男女。”为了再次飞向太空,刘洋展开了刻苦的体能训练,让她时隔10年再次有机会出发。十年磨一剑,证明了一句话:优秀的人一直在奔跑。
蔡旭哲则以十二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收获”执飞神舟十四号的重任。蔡旭哲是“新面孔的老将”,46岁的蔡旭哲比陈冬、刘洋大两岁,他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从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已经12年。12年来,蔡旭哲目送多批战友出征太空、载誉凯旋,虽然机会一直没有青睐他,但他一直在默默努力。转椅训练曾经是他的弱项。第一次坐转椅练习时,他非常痛苦,脸色苍白,腹内翻江倒海,久久不能恢复,考核结果是二级。回到家,他反复原地打转着练习,逐渐克服了转椅训练带来的强烈不适感,考核结果终于达到了一级水平。他最喜欢杨根思讲的“三个不相信”:第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第二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三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三人乘组中气定神闲的陈冬,从2016年首次执飞神舟十一号,到今天执飞神舟十四号,历经6年,44岁的陈冬成长为“最年轻乘组”指令长。成功背后是磨砺,为了飞天梦想,他曾在朋友圈“失踪”6年。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6年来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丰收的喜悦属于每一个航天人,也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并确立了“三步走”蓝图:第一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第二步,突破出舱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传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完成第一步;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翟志刚于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11月1日,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长征2F遥八火箭,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完成第二步。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正式开启,天舟二号、三号接连飞天,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长期驻留,各项关键技术成功验证,第三步正在如期推进。
今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183天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重回地球的怀抱;不到一个月,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50天后,神舟十四号腾空而起,航天事业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
回看神舟系列飞船载人发射,每次发射间隔时间一般在两到三年, 2021年开始加快,一年时间里,我们连续发射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年初表示,2022年,我国的航天发射将超过40次,其中包括6次重大载人航天任务,分别是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以及2个实验舱,此外,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也将进行首飞,我国的空间站将完成全部建设。这意味着在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三十而立”,1992年确定的航天“三步走”蓝图将实现。
6月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的指令长陈冬,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他首次太空之旅,当时在太空驻留了33天,刷新了当时的纪录。如今他执飞神舟十四号,在太空驻留半年,将创造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最长驻留时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