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蝶变系列报道之二:

“绿色转身”,枣庄从转型所需到坚定走下去

作者:刘培省 来源:凤凰网山东 2022-07-18 10:13:11

编者按

“擦去脸上的煤灰”开新局,创新转型走在前。今年一季度,枣庄GDP增长历史性首次跃居全省第一,这让外界对这座资源型枯竭城市发展“重估价值”。

资源型城市转型这是世界性难题,枣庄发展换道有没有什么诀窍?产业再发展又是怎样挺过转型“阵痛”?在标兵渐远的当下,枣庄又怎样差异化发展实现突围?从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煤城’蝶变”四篇系列报道,聚焦枣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产业再出发和创新走在前路径,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贡献绿色发展智慧,献礼党的二十大。

本期推出“煤城”蝶变系列第二篇枣庄的“绿色转身”。

1878年春,正在兴办新式军工企业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派米协麟、戴华藻来到峄县(今枣庄)筹办开采煤矿事宜,“山东峄县中兴矿局”正式成立。仅用4年,中兴矿局就形成了日产煤炭120吨的生产规模,借助京杭大运河、津浦铁路等便利通达南北,峄县一跃成为能源重镇。

自此,枣庄的发展一直和煤炭息息相关,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一度占枣庄经济结构的八成以上,枣庄因此也有“煤城”的别称。

2009年,一则消息在枣庄传开来——枣庄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则消息让习惯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的枣庄人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都在担心和疑惑:枣庄经济发展还行不行?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十三年后,一个经济数据解答了这一疑惑:2022年山东省各地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枣庄跑出了加速度,以6.3%的GDP增速居山东16市之首。除了GDP增长历史性首次跃居全省第一以外,例如枣庄一季度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增速也居全省首位,可谓“全面开花”。

数据是结果,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是枣庄行动。那么,枣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让数据跃升呢?

陈平上任枣庄市委书记以后,提出很鲜明的一种发展思路是“先把经济搞上去”。

不难理解,稳定经济、发展经济,对枣庄这样资源枯竭型城市意味着什么,也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社会发展才有动力,人民生活才可能奔向美好。

在遭遇产业模式较为单一、内生动力不足、人才被“虹吸”等资源枯竭带来的城市转型“阵痛”,无论是主动还是现实倒逼,转型已是必然,寻找发展“可选项”已刻不容缓。

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枣庄提出加快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集群,在其中新能源产业代表即是具有引领性的锂电产业。

今年5月,总投资8亿美元的亿恩科天润电解液项目签约枣庄,该项目达效后年产能可达13万吨,将为枣庄锂电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际自去年以来,在精工电子、丰元锂能、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星驾科技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下,投资70亿元的保力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德鑫锂电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投资100亿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枣庄市锂电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陈平表示,锂电产业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通过做大做强锂电产业,打开转型发展的新通道,推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持续擦亮枣庄能源基地的牌子。

枣庄也顺势提出了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这种能源“换芯”的“绿色转身”积蓄了“绿色动能”,进而成为“先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推手”——今年一季度,枣庄锂电产业实现营收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67%、75.2%,到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800亿元。

更深层次而言,从“煤城”转向“锂电之都”让枣庄找到了一条平衡发展经济和支柱产业转型之路,这不仅是枣庄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科学分析自身现状,深刻洞悉产业未来,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种良方。

随着枣庄步伐越走越稳,“枣庄行动”的发展路径已然揭晓——由“资源依赖”到“绿色转身”,形成“绿色动能”,以此激起经济发展的活力。

从这几年,枣庄布局闲置品循环经济发展,主政者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强调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也能得到这种“绿色转身”的佐证。

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曾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这也让枣庄早期的发展带有“煤灰”,或许繁荣了一时经济,但采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处理,考验着当代人,这也是枣庄强市建设的“历史包袱”。

七星湖湿地位于枣庄滕州秀美荆河南岸,原为泉上煤矿的采煤沉降区,总面积约2016亩,其中水域面积1216亩,多年来,因采煤塌陷造成群众无法耕种,曾经坑塘遍布、杂草丛生。

类似这样的采煤沉降区在枣庄并不少见,置之不理是不负责任,更不利于当地后续发展。

面对此,排除千难万难,“从治水入手”“以兴林打造穿花拂柳景色观光带”“用建景实现集生态修复、人文景观、游憩科普等功能于一体”“三篇文章”下来,七星湖“塌陷坑”变风景区。

这项工作并没有停止,当地计划用3-5年时间,将七星湖湿地建成集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区。

换言之,改造后的七星湖不仅成为枣庄绿色生态的一部分,也形成了“绿色动能”——能在文旅板块扮演重要角色,“包袱”变财富。

七星湖是代表性案例,却不是孤例。

2015年底,枣庄市开始对最后一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煤矸石山进行治理改造——在充分保护矿业遗迹,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原中兴煤矿遗址和28处老遗迹上,以中兴煤矿博物馆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导入点,建成一座集学术研究、科研考古、生态园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矿山地质公园。

从此中兴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成为枣庄矿业文明的象征,也成了新时代的“枣庄八景”之一,她的“诞生”是一座城市“绿色转身”的见证,更是枣庄践行绿色发展的说明,“拦路虎”变成城市风景线。

对枣庄而言,生态修复是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枣庄也尝试在更多领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去年11月,陈平在调研凤凰绿道片区建设提升工作时指出,凤凰绿道是枣庄靓丽的城市名片,要高度重视绿道片区建设提升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充分发挥绿道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产业价值,打造群众满意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

今年,枣庄至少有3家年产能超30万吨以上的煤矿关闭退出,通过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智能制造等“绿色动能”接棒——

创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山亭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和生态银行,建设“山亭大公园”,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枣庄正以最美画笔,描绘绿色发展底色。

眼下,这种“绿色转身”已逐步转化为发展的澎湃动能。

从过去经济严重依赖煤炭化工产业到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近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6%,从长期低于全省经济增速到2021年经济增速持平全省平均水平,再到今年一季度的山东地市经济增速“执牛耳者”,枣庄,出现了枣庄人乃至山东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枣庄的“绿色转身”绝不是一时之举,更不是只聚焦产业的“绿色动能”,而是“久久为功”的“发展转舵”。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个内容就来自于今年枣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并在报告中明确提及“打造生态共美的绿色家园”,辅以深化生态修复、加强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等具体的工作推进。

在可预见的未来,枣庄的“绿色心”会慢慢“擦去脸上的煤灰”,借助动能转换、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筑梦“绿色家园”。

行百步者半九十,不能简单以某一时段的经济指标“论英雄”,但观察经济数据的变化,能看清城市的发展动态以及未来预期,这对找寻地方发展规律和阶段十分有参考价值。

“绿色转身”中的枣庄,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借鉴成功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更多的努力在后头……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编辑:赵瑞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