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枣庄市扎实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4个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创新案例,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评选中枣庄数量最多。枣庄还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枣庄市委网信办特别推出“数字乡村看枣庄”专栏,解读特色案例,解码场景打造,全面展示枣庄乡村建设“数字样板”。
智慧大棚,一部手机获悉作物的生长周期,从“大棚”到“餐桌”全链式智能化管控;
数字乡村云服务,可视化数据平台手机即可“办理”,“治理”向“智理”数字化转换;
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一氧化碳智能报警……云端服务链接城乡,实现乡村振兴新发展,共享“数字红利”。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城市化服务向乡村融合扩散,枣庄市市中区也在由传统产业结构、治理模式向智慧乡村治理、智慧农业新业态转变,走出自己的新动能、新机遇。
乡村“智理” 一屏管全域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市中区根据自身区位优势、产业特色,通过智慧赋能,聚焦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GIS、及云计算等数字新技术,实现资源整合贯通、公共服务融汇畅通,构建一网共联、全员共治的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书记,我这合作社急需盖章,你开会啥时回来?”市中区税郭镇辖区的一合作社李老板因合作需要急需办理证明材料,而正在开会的村书记连声让李老板别着急,去村里找会记使用“云盖章”就能拿到盖章文件。
“之前盖章等书记回来怎么也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有了这个智慧印章,书记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按照流程盖章了,太方便了。”李老板说道。
“智慧印章”系统包括云章管理平台APP+云服务体系+村级公章,从今年正式启用以来累计申请用章303次,审批通过276次,用章8147次,极大的优化了村级用章流程和村级公章管理制度,实现了村级公章管理规范化、便捷化、数字化。
市中区税郭镇建设的“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汇集乡镇产业基础数据、连通乡镇治理信息化渠道,构建出乡镇“智慧大脑”,通过一块屏幕、一个系统覆盖全镇43个自然村,实现了乡镇治理的智慧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
市中区永安镇建设的“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则通过聚焦疫情防控和网格化治理,打造智慧预警治理工作,永安镇蔡庄村的“外来人员实时预警”系统,湖西社区的“疫情防控预警处置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外来人员预警和处置机制。
通过智慧化管理,市中区以社会综治平台为依托,搭建了数字化政民互动、将网格管理、民事直说、村民自治等村情民意、反映事项及时反馈并分类处理,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市中区加速政务服务向基层的下沉和延伸,打通村居民生服务的“最后一米”。
市中区齐村镇的云教育、云问诊,与城区帮扶小学同学一堂课、医院专家线上问诊,通过信息技术将“教育”“医疗”优化提升,真正为群众服务。
市中区网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化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加速了基层乡村治理能力的迭代升级,让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智慧农业提升 促进产业新跨越
干净明亮的温室大棚,几个摄像头、监测探头、温湿度测量仪……西王庄镇旺达农业负责人只需查看手机就能了解大棚的数值及作物生长情况。“从种子到蔬菜,到老百姓的餐桌,蔬菜都有一个‘身份码’可追溯查询。”负责人说,这样的追溯系统也促使了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的升级变革。
永安镇九顶莲花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里,多种农作物被摆放出各种图案和造型,极具观赏性,整个观光园里都依靠一块大屏实时查看数值。
“我们把数字化技术植入每个环节,作物的整个周期都被严格把控。”九顶莲花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九顶莲花山生态农业观光园以智慧农业、物联网及传感设备,搭建了“智慧大棚”采集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和远程操作,对农产品种植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监管。通过手机APP、控制中心大屏都可以随时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从而操作通风系统、灌溉系统及照明系统控制植被的生长环境。观光园还兼具着棚内游客人数、自行采摘数据等功能,进一步掌握农作物人为因素信息便于更好管理。
通过智慧+农业+生态+旅游的新型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实现产业振兴,最终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力驱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记者:张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