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里的蔬菜大棚内,工作人员将深褐色的培养基质装入白色塑料桶内,再小心地栽入菜种或菜苗。三十厘米见方的桶身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方便在办公桌、阳台等环境中种菜。
这是“桶桶蔬菜”,经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带领团队的研发,目前已实现量产。
兰陵县有着“山东南菜园”的美誉,蔬菜大棚并不鲜见,但在刘雁滨的眼中,他更喜欢称呼自己的蔬菜大棚为“绿色工厂”,承载着自己关于乡村、关于未来的梦想。“相比于传统蔬菜种植,我们近些年来研发的农业项目采用数字化、流程化的手段,实现了工厂化操作,产量稳定,模式可推广。”刘雁滨介绍说,“桶桶蔬菜”内的两斤培养基质可以稳定地种出三斤有机韭菜。
从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投身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刘雁滨来到代村已有十年。十年间,他深耕现代农业,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带领青年团队打造了全国首家以农业为主题的国家级农业公园,研发出十几个先进农业项目,并手握多个发明专利。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出产更多好果好菜,还应该满足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雁滨说,目前菠菜、韭菜、生菜、蘑菇等品种都可以实现桶内种植,产品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绿色工厂里完成标准化组装,即可通过电商销售。
这个项目,已经不是刘雁滨为兰陵蔬菜建造的第一座“工厂”了。2019年,刘雁滨带领一群“90后”开始研发“活体蔬菜”项目,通过调制营养液,实现生菜等品种的无土栽培。
创新路上往往伴随着重重艰难。研发过程中,仅营养液配比这一项测试,刘雁滨与团队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不同的蔬菜品种需要的营养液浓度是不一样的,为了确定营养液配比方案,光蔬菜苗子就用了二十多万棵,损失接近七万元。但面对巨大的损失,刘雁滨与团队顶住各种压力继续研究,并最终靠着不服输的精神,完成了“活体蔬菜”这个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新型农业项目。目前,“活体蔬菜”项目凭借着占地面积小、产量稳定等优势,还登上了远洋轮船,为远离陆地的船员们提供新鲜蔬菜。
“活体蔬菜”的成功不仅给刘雁滨的信心充足了电,也让整个代村看到了农业科技的广阔前景。
此后几年,代村每年都会拿出近千万元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研发,刘雁滨也被大家称为村庄里的“田秀才”。目前,刘雁滨带领的团队牵头建设了获得国家“创新实用”专利奖的全自动生态热带水果生产温室、“农业4.0生态系统”农业科技馆,还用沂蒙特色农产品打造了蔬菜主题展馆等精品旅游项目,每年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带动周边12个村的村民增收。
“我们还研发出了一种蔬菜增产技术,将二氧化碳作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通过增加光合作用中的碳含量,能增产20%左右,目前已经规划建设了1000亩示范区。”在新技术规模化种植区,刘雁滨向记者介绍,如今,代村通过发展智能培植,让农业产业迈向了集研发、精深加工、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智能化发展之路,蔬菜种植迈入工厂化时代,实现了绿色与高产。
规划未来,刘雁滨还计划依托代村建设的“新农人”培训中心,带动更多青年人投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用现代农业技术让更多乡村发生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