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宜宾:“长江首城”筑牢上游生态屏障 “双轮驱动”抢跑绿色低碳赛道

作者:苏莉 昌思荣 王颖 来源:央广网 2022-08-25 22:58:17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宜宾8月24日消息时光如梭,如若将宜宾数十年的变迁浓缩在一起,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光影?答案,就在一位老人的相机里。

75岁的张光金,1970年便开始背着相机记录宜宾的山山水水。在他的电脑照片存档里,有1973年1月15日岷江桥通车全城围观的盛况,有宜宾高达288米的新地标拔地而起的全记录,有宜宾“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完美蜕变……

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金沙江与岷江在此汇流,始称“长江”。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2012年与2022年,宜宾三江口十年发展对比图(央广网发 张光金 摄)

“环境在改变,城市在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张光金用镜头语言,记录宜宾长江两岸城市天际线的发展轮廓与印记,也记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宾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所释放的活力和精彩。

全民有爱 共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快艇、水壶、巡江犬、对讲机……8月6日,48岁的周涛如往常一样,又带着他的队员们出发了。

长江江安段水域,曾经是白鲟、长江鲟等长江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和产卵场。多年前,由于过度开发和大肆捕捞,生活在长江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一些珍稀品种甚至再无踪迹。

“我是在长江边长大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去江边玩耍,那时的鱼可太多了,有时候在浅水区随手一捞,都能摸起一条鱼来。”回忆起曾经的生活,这个因风吹日晒略显沧桑的汉子,露出孩童一样的笑容。

生于斯长于斯,周涛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外地工作的他偶然听说长江几乎已经无鱼可捕了,不禁惊讶万分,决定回去做点什么。2014年,他与肖玉南、李基奎等退捕渔民率先成立了长江上游第一支专注于鲟鱼保护的长江协助巡护队。近年来,他和队员们协助当地渔政部门打击非法捕捞54次,救助长江鲟等珍稀鱼类518尾,巡江总里程达13万公里。

长江协助巡护队在江面巡查(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这条路还是太艰难了,当时成立这个保护队,我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困难的时候把房子都抵押了,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周涛回忆起最初的艰辛,颇为感慨。

置办设备、招募队员、日常开销、工资发放……这一系列的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周涛。在党和政府帮扶、社会各界支持下,周涛的这个长江协助巡护队逐渐渡过难关。更多的保护力量源源不断地加入,只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长江有鱼。

如今在长江之上,像周涛这样的巡护员越来越多。唐胜荣,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们家世代以捕鱼为生,在她这一代,为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为了源头生态,她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从打渔人变为了“护鱼人”。

长江协助巡护员巡护前商讨方案(央广网发 陈建华 摄)

长江之水,是宜宾的魂,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土地,是万千生灵休养生息的乐园。从破坏到保护,从索取到给予,在无数人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守护下,如今的长江源头已焕发新的生机。“长江无渔,长江有鱼”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不止于民间的长江渔业保护,宜宾还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加强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宜宾市开展鱼类增殖放流1100余万尾,提前5个月完成630艘渔船退捕任务;沿江取缔造纸等小作坊企业1944家,退出长江岸线8.4公里;在大力推进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方面,累计建成生态廊道近80公里,亲水节点、休闲驿站、公园等15个。

市民在江边舞动彩带(央广网发 张光金 摄)

“你看,这个时候三江口两岸还有很多烟囱,江水也还浑浊得很。”张光金指着标注有2012年字样的照片给记者看。“你再看这张,鸟都回来了,水都发绿了。”说到宜宾这些年的变化,张光金说,“镜头是不会骗人的,都在照片里呢。”

天高云阔,绿意盎然。一江清水滚滚向东流去,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让市民们喜笑颜开。

“宜宾将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把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程健表示。

筑巢引凤 宾至如归筑强市之基

“天下游人,品评万水千山,问何处适宜宾客?”2006年,作家魏明伦在《宜宾赋》开篇发出这么一问。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宜宾这座城渐渐从美梦中苏醒。

早上8点,华剑锋如往常一样,洗漱收拾妥当后,准时走出家门。清晨的长江静谧而温柔,温润的江风拂过脸颊,让人神清气爽。跨过一条马路,不到5分钟,华剑锋就到工作站了。

华剑锋是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生,燃料电池发动机优化控制与故障诊断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毕业后,他选择来到宜宾,跟随自己的导师,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工作。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落户于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与宜宾市、成渝地区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

“工作站一期正式投用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科研人才前来参与科研合作,研发人员占比超75%。”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欧阳明高院士在指导学生工作(央广网发 欧阳明高工作站供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强市之基。“多年来,宜宾一直致力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除了给予相关的普惠政策,还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多元的职业舞台。吸引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工作在宜宾、生活在宜宾,从而扎根宜宾、建设宜宾、爱上宜宾。”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曾振华说。

“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和节奏,我们工作站有很完善的配套设施,比如人才别墅、员工餐厅、甚至幼儿园等,生活方便,减少了时间成本,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华剑锋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四川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近年来,宜宾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引领,深入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并不断在人才教育培养上发力。

2016年以前,宜宾仅有2所地方院校,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为吸引更多高校来此办学,宜宾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执着,四处奔波。

“2019年5月23日,在‘宜宾大学城’规划墙前,宜宾市相关领导和我一起,就宜宾校区选址展开讨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副院长张荣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

“原来的规划是,我们学校分为两部分,建在一条大街的两边。”张荣称,校园被街道分割,对办学尤为不利,因此校方提出在校园一期项目旁边划出一块地修建二期,避免“校园跨街”。但该地块原是预留的高档住宅用地。了解情况后,相关领导当即表态:“我们调整规划,满足学校办学需求。”

这句话令张荣深受感动,感受到了宜宾的诚意:“合作办学需要‘双向奔赴’,需要有一起创业、做事的决心。”

环境优美的宜宾大学城(央广网发 陈忆 摄)

张荣每次从成都校本部出发,乘坐一个半小时左右的高铁前往宜宾,他注意到一个现象:从成都发往外省的高铁,一到宜宾站,下车的人就特别多。张荣心生感慨,“宜宾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了!”

人才荟萃,活力十足,一批批“骄子”们走进宜宾,创新开拓,并产生虹吸效应。

如今,宜宾以数据对魏明伦之问作出回答:目前在宜宾办学高校多达12所;建成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所产研院;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06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

双轮驱动 “白+黑”变身“蓝+绿”

“你见过没有轨道的小火车在路上跑吗?”“公交站的座位可以充电。”这是宜宾近段时间的热门词条。

近年来,宜宾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快速崛起壮大。“智能、科技、新兴”已成为宜宾最亮眼的代名词。

7月21日至23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这是我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吸引189家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参会,共签约项目21个,签约总金额达872亿元。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宜宾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全力发展动力电池及上下游核心配套产业,规划布局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的‘1+N’动力电池生态圈。宜宾将借此次盛会东风,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市市长廖文彬表示。

“左手端茶,右手把酒”,曾经是宜宾人对外介绍自己家乡时常用的一句话,以此道尽宜宾特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酒、煤炭这“一白一黑”两大产业支撑起宜宾的经济发展。2013年后,此两项传统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宜宾站在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

“产业发展,双轮驱动”,2016年,宜宾明晰发展方向,即“巩固提升当地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很快,一批“宜宾智造”风靡东南亚市场。当时,这种发展势头有多强劲,从宜宾临港开发区(现为三江新区)外贸数据的一个小插曲里,可管中窥豹。

2018年6月,宜宾临港开发区接到一封意外的函,原来国家有关部门在抽查宜宾临港的外贸数据时,发现“前4月宜宾临港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逾43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588%”,面对大幅飙升的数据,以为有误,要求再次核查。事实上一切早已有迹可循。2016年前,临港外贸进出口企业仅1家,到核查数据时,宜宾招商引进智能终端项目已达105个,其中19家企业已将产品卖往世界。而这些数据正是宜宾外贸加速跑的实证。

经过6年来的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已成为宜宾三江新区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宜宾“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落户宜宾的智能终端企业就逾230家,直接或间接开展外贸接近100家,成为宜宾外贸最强的推动力。

汽车生产车间(央广网实习生 熊智龙 摄)

除了在智能终端领域动作频频,宜宾还瞄准了动力电池产业。2018年6月26日,宜宾沿江工业集中区内传来一声巨响,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是宜宾3000多亩老厂区内的最后一根烟囱。

烟囱倒下了,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宜宾以“敲破门”的精神引进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来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宜宾已初步构建起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六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重卡特色类)试点城市。

以新能源为引擎,宜宾还将科技广泛应用到市民生活中。在宜宾的三江六岸,随处可见智轨穿梭、电车往来,全川首个综合能源站在这里建成,全国首座花园式国际化能源港在这里落地……全域电动已深深嵌入宜宾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轨已融入宜宾百姓生活(央广网发 胡洋 摄)

“2021年,宜宾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共实现营收455.94亿元。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将使宜宾新兴产业在延续增长势头的同时持续发力。”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局长张学尽说。

以“绿”为底,以“动”赋能,宜宾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如同加载了满格动力电池的航船,“宜”气风发,扬帆起航。

宜人宜宾

□ 张兴明

俯瞰地球,长江东去一万里;定位宜宾,天府南来第一州。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接巴山楚水,南倚云贵高原,西有凉山屏障,北通成都平原。13283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560万智慧勤劳的各族人民;“七山一水两分田”,表明它是平原与高原的缓冲地带。水拍云崖的金沙江,带着莽原的血性,积蓄磅礴的力量;碧波荡漾的岷江,氤氲随遇而安的特质。它们泾渭分明的态度、包容万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毅力,在这里相互交融,美美与共,开始奔腾不息的遥远旅程,长江从此叫长江——宜宾因此便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

宜宾,带着“僰道”的胎记,公元976年正式得名。她走过了“犍为”“戎州”“敘州”“叙府”的漫长历程。2000多年的建城史,昭示了已成过往的沧桑岁月;3000多年的种茶史,发酵着早茶川茶的特殊意韵;4000多年的酿酒史,让水的柔情与火的热烈融为一体臻于完美。

历史与文化珠联璧合,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十里酒城,散发出“醉倒千年时光,香透一条大江”的芬芳;中国李庄,彰显了崇文尚贤和抗日救亡的度量;蜀南竹海,演绎着“中华竹都”的旖旎景致;石海洞乡,述说着神奇世界的巨变沧桑;僰人悬棺,透露出川南民族的生存彷徨……目不暇接的风景和多元文化的底色,绘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迷人画卷,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宜宾宜人,堪称人间福地;宜人宜宾,允称西南重镇。

在这里,诗圣登楼赋诗,骚客曲水流觞,红军转战驻足……那些先贤前辈们,定格了高大的背影。

在这里,谪居戎州的黄庭坚,挥洒如椽大笔,尽情笔点江天,洒播知识种子,搏起宜宾文脉,创作鸿篇巨制,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孕育了明代鸿儒周洪谟、清代字妖包弼臣、抗日英雄赵一曼……一代又一代的宜宾儿女,谱写出日新月异的盛世华章。

涛声依旧,荡涤历史;浪花拍岸,洞见未来。

宜宾人秉承天赐宝壤,发挥聪明才智,踏上时代鼓点,紧跟发展浪潮,抢抓新机遇,书写新答卷。目前,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三江新区强势崛起,大学新城拔地而起,新兴产业如火如荼,智能终端联通世界,动力电池助力腾飞,社会事业生机勃勃,美丽乡村和谐宜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长江屏障正在筑牢……已经成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宜宾,正以大江奔流的气势,向着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直挂云帆,破浪前行!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岁月见证精彩,信心助力未来!

而今,宜宾以“上游意识”科学谋划,以“上游担当”继往开来;以四川第三的坚实基础,不断创新频频发力;以万里长江的博大情怀,吸纳八面来风,两眼向洋看世界;以琼浆玉液的火热情感,科学作为实心干事……宜宾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美好的未来,值得共同期待!

宜宾宜人,因你精彩!

宜人宜宾,与你同在!

(作者系文化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苏莉 昌思荣 王颖

编审:陈金莲 郅怡婧

视频:昌思荣 熊智龙(实习生)江洋 胡洋

编辑:王勇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