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时光如济南的泉水,潺潺流过,既见证季节轮转,也迎来再度相聚的时刻。
金秋九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泉城启幕,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同时开展。1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11大展区、2700余家参展商,聚焦手造创新动能,激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共同谱写文旅深度融合的壮丽诗篇。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主题为“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对“手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主会场之一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中华手造展区”将全面展示全国各省优秀手造品牌及产品,振兴中华传统工艺,在为观众呈现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为中华手造开辟更为广阔的传承路径。同时,“山东手造”也将组团亮相,共同打造一场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手造”盛会。
打造精品手造,集聚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在“和为贵”济南陶塑工作室里,济南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都在埋头潜心创作。展架上摆放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色陶塑作品,正是传统工艺活化创新的生动诠释。机缘巧合下发现自己在泥塑创作方面的才华后,王令涛从厨师转行做起了手艺人。近年来,他在陶塑设计的趣味性上苦下功夫,先后制作出了Q版孔子像、《论语》食盒、公道杯等陶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把“山东手造”评出来,把“山东手造”展出来,让“山东手造”火起来。2022年3月初,山东8部门联合印发《“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更好赋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业大省,山东发力“手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山东省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排在全国第二。在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中,山东省有20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从产业上看,截至今年3月份,山东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手造”产业基数大、根基稳。
充分利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实施 “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山东手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不断集聚,产业效益初步显现,成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
“临沭柳编”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近年来,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临沭柳编”已从原本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创意性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当地通过发挥柳编产业聚集作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柳编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就业、创业培训,推进产业扶贫纵深发展。目前,临沭已在镇村建成各类柳编加工点2000余个,直接带动近10万农民就业,覆盖贫困人员7000多人,柳编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过万元。“柳编脱贫之路”已逐渐发展为“柳编振兴之路”。
除了临沭柳编之外,“山东手造”项目还将皮影、鲁绣、面塑、叶雕、刻瓷、黑陶等许许多多优质的传统手工文创产品带到了大众视野当中,为山东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业赋予了崭新活力。如今,随着“山东手造”工程持续推进,已成为山东落实“两创”、坚定不移走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由之路的重要举措。
图/非遗传承人杨进邦(左)展示“临沭柳编”非遗传统技艺。(资料图)
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
打响手造品牌,传递中华传统工艺好声音;推动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两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据了解,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体现在突出“中华手造”和“山东手造”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旅行业大咖、优秀匠人、参展商齐聚泉城,博览中华手造多彩文化,共绘“诗与远方”美好画卷,碰撞出的将不仅是“智慧火花”,更是手造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融合。
“前两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章丘区都积极参加了。今年这一届我们有了一个分会场——济南华侨城欢乐荟,它是章丘区落实文化‘两创’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济南市章丘区共有100多个非遗项目,将会拿出最好的手造产品进行展示,为四海宾朋讲好章丘深厚的文化故事。
花篮、收纳盒、编织包……一根根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巧手“改造”,就编织成了既绿色环保又典雅实用的各类工艺品。本届博览会上,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设置了专门展位,将东营市广饶县的大码头苇编带到展会现场,让这项传承了600年的非遗技艺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
这一份份信心,和近年来山东在推动文旅融合上频出“大手笔”密不可分。
从最初的“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2020年升级为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再到如今每年9月如期而至的常态化博览会,从2006年到2022年,这个日益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能级平台,见证了山东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文旅融合的铿锵步伐,展示出山东拥抱更广阔舞台的开放之姿。
例如,本届博览会设置有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并在济南市设20个分会场,同时在全省各地举办70项签约、论坛等系列活动,线上搭建网络交易、项目招商、直播带货、服务交流和推介宣传5大平台。
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设置的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山东手造”乡村振兴展区等11大展区,汇集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手造精品,并重点推出“好品山东·伴手礼”专区,展示“好品山东”文化内涵;新建成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位于济南市泉城路核心商圈,是今年省、市、区共同打造的“山东手造”文化中心,集手造精品展销、产品研发、文化会展、品牌孵化、研学旅行、休闲娱乐为一体,倾力呈现出一个可看、可购、可玩、可体验的手造“网红打卡地”。
信心同样来自于之前每一届文旅博览会的举办,都给文旅融合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振效应。
据统计,去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展览规模、省区市参展数量、活动数量、交易额、宣传效果、直播带货数量上均创下历届之最。其中,交易总额达4.37亿元,较第一届增长20.2%。现场交易额2.1亿元,较第一届增长10.5%;首次推出的全新文化创意品牌“山东手造”,现场展示展演各类“手造”精品,深受游客喜爱和参展商好评……从这份“成绩单”不难看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文旅新动能在齐鲁大地澎湃涌动。
文旅产业是山东“十强产业”之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成长,为加快实现文化强省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2782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出全国8.4个百分点。今年,山东专门制订出台文旅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产业生态创新,加快发展山东手造、研学文旅等重点领域。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体系,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强化“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
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与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同期举办,不仅是展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平台,也是世界认识山东、了解山东的窗口,既彰显了齐鲁文化之美和文化自信,也让我们看到了山东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本届博览会是‘山东手造’产品和项目的一次集中推介、集中检阅,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手造节’‘手造盛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毕司东这样表示。
着眼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于开拓文旅融合的新天地。当下,“山东手造”工作已被列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我们期待,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文旅盛会,在充分发挥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比较优势,全面展示山东、全国各地及海外优秀手造企业和产品,力促文旅招商、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助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山东故事”的崭新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贺晓菲 尹承谦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