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蔚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7届,每年秋天,在孔子诞辰之日,全世界顶级学者都会济济一堂于尼山,探讨人类的相处之道。
儒家文化诞生于2500年前,对个人而言,它强调自身的完善与提高,即通过学习、思考、反省、改过和自我约束的不断循环,把自己锻造成恭顺、虔敬、温和、谦虚、和宁的君子;就人际关系而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其遵循的具体原则是孝悌忠信义,一般原则是仁恕礼惠乐。儒家认为,人类一共有六种基本关系(夫妻、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和社会成员之间),夫妻之间相处的原则是琴瑟和鸣,父子之间父慈子孝,兄弟之间兄让弟尊,君臣之间君礼臣忠,朋友之间信而敬久,社会之间义以为上,见义勇为。除了提出人际关系处理的具体原则,儒家还提出了人际关系处理的一般原则:仁爱、宽恕、尊重、帮助、快乐。如果人人都把自己修养成君子,且按人际关系处理的具体原则和一般原则去做,那家庭一定是个和谐的家庭,社会一定是个和谐的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且相互竞争融合发展的独立区域,各个独立的国家构成了世界。简而言之,全人类被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显然,要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星球上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超越国家之上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就是基于这种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必须建立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之上,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这四大方面都可以从儒家那里吸取智慧,儒家的许多主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基础。
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含义即承认对方的存在,承认差异的存在,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就国际权力观而言,必须树立一种共识,即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发展程度高低,都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不仅有生存的权利,还有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力。无论是权利还是权力,均以承认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儒学大师杜维明曾讲,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要想真正和平相处,儒家的恕道是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宽容,有宽恕。20世纪80年代,75位诺贝尔获奖者曾表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些人类智者的声音,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晶,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