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交通圈”成就幸福“生活圈”

枣庄这十年|“交通便利让生活空间无限”

作者:董艳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10-12 10:40:07

“2012年夏天大学毕业,我在薛城区找了一份工作,每天要在老家山亭区西集镇与薛城区之间往返,因为交通不便,父母为我购置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还经常面对电量不足的窘迫。”说起十年间我市的城市公交变迁,今年32岁的周先生深有体会,“随着枣庄至山亭BRT线路B3的开通,我再也不用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了。从西集站到复元五路站,乘车不到半个小时,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全域覆盖的BRT线网、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无不展示着过去十年,枣庄的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市民的出行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十年间,围绕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枣庄市累计投入858亿元,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形成了“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2010年,枣庄首条BRT线路B1正式开通;2011年,B2线开通;2012年,B3、B4线陆续开通;2019年,B6线开通……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6条、线路总长6569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实现了500米全覆盖,BRT通车里程突破300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BRT全域覆盖且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以高效“交通圈”成就枣庄人民幸福“生活圈”。

BRT线路的构织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年间,我市累计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6242公里,更新农客线路135条,建设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在全省率先实现 “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

烂泥路、断头路是制约交通发展的绊脚石。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我市多个路段结束“断头生涯”,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提升,城市片区路网格局逐步完善。

十年间,私家车数量猛增,城市道路拥堵成为市民头疼的问题。去年年底,我市开通了继光明大道之后的又一交通“大动脉”——世纪大道。世纪大道作为连接薛城区、高新区、市中区的城市快速主干道,向西可达微山县,向东可通临沂市,承担着光明大道、枣曹线等城市主干道、省道交通互补功能,同时缓解了光明大道、枣曹路的交通压力,成为众多上班族青睐的通勤之路。“以前上下班要走光明大道,通行车辆非常多,从家到单位开车也要40多分钟,自从世纪大道通车后,从家到单位20多分钟就能到。”说起世纪大道通车后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市中区居民邵女士尤其满意。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坐绿皮火车去上学,在车上要待近4个小时,现在工作了,家乡有了高铁站,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乘坐高铁50多分钟就到目的地了。”市民孙女士在济南大学毕业后,常常乘高铁去济南和同学相聚。说起十年间的变化,孙女士认为,高铁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感觉生活空间无限。

目前,我市正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努力打造鲁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场不仅能有效提升交通战备保障、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还将进一步优化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有利于群众出行、对外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枣庄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这将圆了我们426万枣庄人民的机场梦。”市民李先生说。

未来,我市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省会经济圈的交通联系;争取全面建成两个“123”交通圈,即“枣庄到省会济南、鲁南经济圈及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到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交通圈及“枣庄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交通圈,高水平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城市,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贡献枣庄力量。(记者 董艳/文)

编辑:刘福龙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