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山东加快渔业集约化发展之路,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蛋白的需求。
进入初冬,池塘的南美白对虾都已收获完成,但东营这家水产养殖企业却进入了最忙碌的季节。他们把传统的大田养殖搬到了室内,反季节的冬春两季可以养殖两批南美白对虾。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一平方米都在三十斤以上,我们最高产1平方米能到了40斤,反季节这两茬能到140万斤以上。”
而在以前,主要靠大田养殖,靠天吃饭。五月放苗,十月收获,一年一茬,一亩池塘只有百十斤的产量。2018年,企业投资2600多万建设了工厂化养殖车间,但由于海水杂质含量高,第一池虾苗全军覆没。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我们就增加了前期的四级过滤沉淀消毒池,又加了一些紫外线消毒的装置,再通过我们的沙滤进我们的养殖场。你看这水就非常好了,清澈见底,基本没有杂质。”
净化后的海水,加温到28到30摄氏度,一个36平方米的虾池就可以放养36000尾虾苗。海水溶氧量、病菌及亚硝酸盐等各种环境都可控制到最佳。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江:“我们要把有益(益生)菌下去,把有害的菌抑制住。(现场)你看胃里很饱满,身上没有断肠。这个黑点就是它的胃,身上一道是肠。你看从活力上、体质上还这么好,这就说明这个虾很健康。”
如今,这家公司养殖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以前闲置的冬春两季就能收入4000万到 6000万元。现在,他们又计划建设3万多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东营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志国:“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和很多大型的企业,包括华润、通威、中城投这些企业来东营发展工厂化养虾,我们预计到2025年,工厂化养虾突破200万平方米。”
从靠天吃饭到集约化生产,日照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建成智慧化工厂循环水养殖车间,与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实施技术攻关,繁育养殖多个石斑鱼品种,实现“南鱼北育”,推动海水养殖向健康、绿色、循环升级。日照市禹海红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奎峰:“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比传统养殖模式节水95%以上,并且养殖产量也能达到传统养殖模式的三倍以上,我们园区通过南鱼北养、南鱼北育石斑鱼,使渔民达到增产增收。”
2021年,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854.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050.2亿元。现在,山东正重点实施渔业发展六大工程,到2025年,基本实现环境优美、产品优质、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相得益彰的渔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