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网讯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坚持系统治理、靶向攻坚,聚焦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有力有序推进水环境科学治理,促进河流断面水质稳步提升。1至10月,9个国、省控断面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3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6个达到Ⅲ类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列全省第三位。
我市聚焦控源截污,强化联防联治,减少源头污染物排放。市生态环境局引导全市187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技术改造,开展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水平,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以硫酸盐、氟化物、全盐量及氮磷等指标为重点,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推动16家重点工矿企业治污设施升级,含氟废水实现集中处理,排放浓度标准由3毫克/升提高至1毫克/升。全市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能力69万吨。坚持“查测溯治管”,对全市4433个排污口实行动态管理,开展规范化整治,实现“排入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确保排污口入河水质达标。
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区市地域为单元,我市围绕水环境质量提升、南四湖流域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建设水系生态综合体。今年,规划建设南四湖流域重点工程45个,总投资30.2亿元;实施峄城沙河分洪道人工湿地工程、滕州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优化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持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推动50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对5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我市守住生态修复保护红线,全面完成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38个鱼塘清退任务;3处采煤企业中,朝阳煤矿产能关闭45万吨/年,滨湖煤矿和北徐楼煤矿分别压减保有资源量5000余万吨;利用煤矿采煤沉陷区在滕州市西岗镇、级索镇建设2处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打造“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治理模式,同时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韩庄运河人工湿地工程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完善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采用“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组合工艺,净化工业园区排放废水;围绕南水北调水质达标,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35处,日处理水量30万立方米,河道清淤58万立方米,主要河流基本形成“条条河流有湿地、流域处处生态美”的景象。
我市坚持统筹共享、智能融合、高效管理,深化“1+1+3+N”数字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全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新格局。在10处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装视频监控,建立了水源监测监控体系,在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100%,在全市12条河流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7座,实现了河流监测“全覆盖”。加快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时收集河流水质、入河排污口、跨界断面数据,打造集在线监控、在线分析、在线管理、研判智慧、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环保智慧大脑。在全市47个工业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安装视频监控并联网,实时监控水质排放状况。对自动监测站进行联网监控,实时掌握国省控断面水质。探索实施镇街跨界断面监测,建立市内跨界河流断面生态补偿制度。(记者 张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