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12月27日在政协第十一届枣庄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作者: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12-28 09:42:36

张 兵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十一届市政协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市委高度重视,市人大和市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积极配合。市委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以高远的政治格局、真诚的民主胸怀、务实的有力举措,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陈平书记、张宏伟市长常态化参加政协活动,批示政协工作28件次,各位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领办督办了17件政协重点提案,党政领导、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各类协商议政活动120人次,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的生动局面。

这一年,市政协常委会主动作为,积极谋篇开新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团结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力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这一年,全体市政协委员精神饱满,干劲充足。各位委员牢记参政初心、饱含参政热情,大力发扬“我就是枣庄、枣庄建设有我”的主人翁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躬身笃行,开展各种履职活动602人次,深入到310个企业和基层单位调研,组织各类座谈会203个,与96个市区直部门单位协商对话,提交意见建议820余条,交出了一份厚实的履职答卷。

一年来,常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举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深刻把握政协之政是政治之“政”,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强化理论武装,拥护“两个确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市政协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4次,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省、市党代会部署,抓好贯彻落实。组织全体委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扛牢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政协党组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协党组领导下的党建组织体系。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应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严守纪律规矩,筑牢思想防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今年向市委报告工作11次,坚决做到党委有部署、政协有响应、委员有行动。

二、聚力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市中心大局

围绕“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共同富裕”主旋律,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聚智汇力促发展。

精心组织专项调研。选择加快锂电产业发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组织56位委员,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市内市外,深度调研、广泛论证,组织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陈平书记、张宏伟市长和3位副市长出席会议,与委员们面对面互动交流。形成的《关于促进我市锂电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案》,为党政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入推进专题议政。召开了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提案办理推进会,陈平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进一步凝聚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共识和力量。组织130位委员开展了“活金融、强工业、兴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农村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等6个专题议政活动,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建议报告6篇,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言资政成果。

组织专项民主监督。围绕市委开展的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市、区两级政协1792位委员全程跟踪监督,查找问题,开展评议,形成问题清单135条,评议部门单位86个。召开协商式民主监督座谈会并形成专题报告,陈平书记作出批示,责成相关部门建立整改方案,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在市级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做好市委安排的工作。认真抓好市级领导联系帮包“四大支撑”、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民营企业等工作,联系服务64家重点企业、58个重点项目,协助解决41个具体问题。扎实做好市级重大工程指挥部工作,10位班子成员尽心竭力,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推进协商议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推动政协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打造特色协商品牌。“有事枣商量”已根植基层,遍布全市,形成了覆盖四级的协商网络体系。推动两级政协委员交叉履职,形成上下贯通的协商格局。一年来,组织重点协商活动17次,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报送问题清单1100余条,提出建议85条。

建设委员协商平台。发动全市政协系统和政协委员在基层社区、工作一线和群众身边,建设政协委员协商议事厅,打造融委员活动室、为民服务点、社情民意收集站“三位一体”的政协委员基层工作平台,推动委员下沉基层、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全年共建成委员协商议事厅125处,1100多位委员参与协商议事活动180次,联系服务群众2800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240个。

推进协商工作规范化。坚持市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协商计划,坚持与政府商定协商议题,坚持与协商单位深入沟通,坚持调研不透不协商。制定出台了《协商工作规则》《重点协商活动组织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规范,明确了协商活动的8个步骤和调研活动的6个环节,使协商活动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政协协商活动更严肃、更郑重、更规范。

四、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履职为民

秉持为民情怀、关心群众冷暖,努力用政协温度赢得群众满意度,用履职质效增强群众幸福感。

紧盯民生解民忧。落实履职为民要求,聚焦民生实事,抓住群众关切的物业管理、食品安全、职业教育发展、品质城市建设、司法办案质效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粮食安全种子安全、破损山体修复治理等8个重点民生问题,先后组织85位委员和基层群众与27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对话活动,切实把“民生账单”变为“履职清单”。

服务基层暖民心。推动委员进社区,建立委员到居住的镇街社区“双报到”制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年来,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位委员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服务群众。汲春锋、韩秀芳、吕金朝、郝涛、洪方坤、朱琳、王丽萍、王东、郑娜、郑建、徐晓寒、张坤、张凤雷、张琦、舒德伟、鲁秋颖、谷同洲、贾重、马召虎、宋传宏、孙中桥、刘春林等200多位委员组织参与希望小屋、代理妈妈、烛光行动、同心爱老等社会活动,扶危济困、救孤助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委员风景线。

畅通渠道达民意。落实市委提出的市区党政领导领办政协提案要求,修订完善了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和机制,组织55个提案承办单位和220位委员开展了90次提案办理活动,落实民生提案212件,有力促进了有关民生问题的解决。收集、整理、编发来自基层群众和委员的社情民意信息2016篇,专报市委、市政府领导24篇,报送省政协199篇,报送全国政协8篇。

全力以赴抗疫情。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带领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抗疫行动。各位委员闻令而动、迎疫而上、勇毅前行,把履职故事写在抗疫一线。医药卫生界委员披挂出征,日夜奋战;企业家委员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吕作文、安全平、周新文、仇兴东、高肇林、朱士刚、张加伟、张贵东、张志华、张元国、张月乔、卢春颖、林泰阳、刘忠立、刘娟、王春茗、宋树省、郝子华等60多位委员慷慨解囊、展现情怀。全市政协委员捐款捐物累计达20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使命担当、贡献了政协力量。

五、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立足“大统战”格局,发挥渠道优势,完善平台载体,加强团结引导,努力凝心聚力。

发挥统战功能。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建立政协领导班子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等机制,定期沟通交流情况,推动合作共事。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沟通联络,开展推进宗教中国化对口协商和台资企业发展大走访,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积极团结引导。建立了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利用委员协商议事厅、政协明德书院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对界别群众的引导力、凝聚力、影响力。组织召开形势报告会、界别代表人士座谈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及时解读政策、答疑释惑,切实把界别群众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建设了全市政协系统“界别同心汇”凝聚共识平台,薛城区金远社区的“界别同心汇”被省政协确定为首批省级创建试点。

推动以文化人。组织实施枣庄历史文化研究、“画里枣庄”美术创作、明德书房建设等三项文化工程。筹建市政协文史馆,广泛邀请市内外文化学者开展枣庄全域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工作。会同枣庄学院、市委宣传部成立枣庄文史研究院,制定枣庄历史文化研究五年规划,着手编纂《枣庄通史》等系列历史文化丛书。推选山东(枣庄)文化标识,开展馆藏文物活化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研讨活动,增进文化共识,强化情感认同,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

六、突出固本强基,加强自身建设

实施委员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委员服务管理,改进委员履职模式,努力打造过硬的工作队伍。

加强政治建设。明确政协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核心、维护权威,目标取向是凝聚人心、共筑同心,价值追求是贴近民心、践行初心。坚定政协的政治信仰,净化政协的政治生态,提升政协的政治能力,永葆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

压实常委责任。制定了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实行“常委+委员+专家学者+N”的常委领衔工作模式,真正让常委当领导、站前台、做骨干。一年来,65名市政协常委牵头推进了43项重点工作,全部高质量完成任务,真正发挥了领导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委员动能。建设“活力政协”,让每位委员动起来、政协活起来。制定了委员五年学习培训规划,完善了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健全了委员履职档案。举办了新任委员培训班和全体委员国防教育报告会。成立了青年委员工作委员会、妇女委员工作委员会和维护委员权益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界别委员全员参与界别协商活动制度、基层委员参加市政协年度重点 协商活动发言制度、委员每月学习制度,以及参加协商议事厅活动的工作机制。

推进机关建设。建设“和合政协”,确立了“团结和谐、实干有效”的工作理念;建设“书香政协”,成立明德书院,建树“尚德、尚文、尚贤、尚同”的新风尚;建设“数字政协”“网上政协”,以数字赋能政协工作、提高工作质效。修订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专委会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立、改、废”各项规章制度84件,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切实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和规范化工作水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一届市政协“工作提升年”。市政协将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全力服务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着力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团结奋进,为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新时代方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履职。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覆盖全体委员的经常性学习制度体系,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砥砺初心使命,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聚焦新发展格局,深入协商议政。协商议政是政协的主责主业,必须把协商平台搞得更活、做得更实。要自觉向中心靠拢、向大局聚焦,紧扣发展重点,扭住改革难点,紧盯社会热点,创新协商工作方法,完善成果报送和反馈机制,持续用力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努力把协商议政举措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把建言资政重点集中到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上,举政协之力助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三)聚焦新枣庄建设,广泛凝聚共识。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做好团结凝聚工作是政协的价值所在。要发挥“重要阵地、重要渠道、重要平台”的作用,团结引导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健全凝聚共识工作机制,不断探索传播共识、增进共识、凝聚共识的方法路径,全面构建凝聚共识工作新格局,助力市委、市政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四)聚焦新任务履职,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政协为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政协的根本政治立场。政协委员履职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以是否增进人民福祉为标准检验履职成效,为人民建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健康枣庄、乐业枣庄、优教枣庄、惠保枣庄、文韵枣庄、诚信枣庄等新部署开展调研视察,助推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完善界别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机制,发挥委员协商议事厅前沿阵地优势,推动委员贴近基层、心系群众,以协商惠民生,以服务聚民心,以真情暖民心。

(五)聚焦新形象要求,提升能力水平。委员强则政协强,队伍硬则事业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强基固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政协工作正确方向。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抓好委员队伍建设,加强委员履职考核,健全委员履职档案,完善常委述职、常委领衔工作制度,安排委员列席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组织基层委员参加市政协协商会议,持续改进会风、文风、作风,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强化纪律约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部署和省、市委新要求,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委员塑造新形象、展现新作为。


编辑:齐鲁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