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共同富裕”主旋律主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培优育强“四大支撑”,交出了在砥砺中奋进、在转型中赶超的崭新答卷。
一是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始终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今年共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33个、总投资1633.1亿元,争取专项债项目81个、发行额度91.8亿元,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大盘,设立“枣庄企业家日”,出台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5条措施,累计减税降费43.65亿元,切实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围绕推动“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制定支持政策,今年以来新增“四上”企业520家、同比增长76.3%,联泓新科、鲁南化工、丰元股份等5家企业上榜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整合组建枣庄交运投资集团,推动雅博股份“脱星摘帽”、成为首家市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坚持以县域突破助力市域经济进位,滕州市入选综合实力、工业经济等10个“全国百强县”和5个“山东省十强县”榜单,薛城区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山亭区被授予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市中区入围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峄城区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先进县,台儿庄区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枣庄高新区跻身科技部“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省0.5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3%,外贸进出口增长59.9%,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4.3%,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13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3位,奠定了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
二是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崛起并举,以“链长制”为抓手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精密部件、医药健康等4个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精工电子、康力医疗等4家企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辛化硅胶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市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835家和179家,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4.7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进“技改焕新行动”,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48个,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深化“亩产效益”分类评价结果运用,今年处置闲置土地2248.6亩,盘活低效用地3921.4亩,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3454.5亩,前三季度万元 GDP能耗下降3.1个百分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6台,顺利建成枣矿集团综合物流园一期160万吨省级储煤基地,揭牌运营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枣庄分中心、鲁南生态银行,努力在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闯新路作示范。
三是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坚持以大招商承接大转移、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实体化运营枣庄(长三角)产业促进中心,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72个、50亿元以上21个、100亿元以上9个,招引项目数量体量再攀新高。大力实施“三外”联动工程,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成功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1个镇、25个村(社区)入选中国淘宝村镇,全市电商直播基地(企业)发展到18家。积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组织开展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发放3批5000余万元政府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超过13亿元。我市作为轮值城市,成功组织召开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第三次联席会议。创新探索东西部协作模式,连续4年超额完成对口重庆丰都消费帮扶任务,通过促产帮销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
四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今年共投入150.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现代水网规划,先后实施普通国省道项目15个,建设提升城区道路28条,打通断头路14条,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07.9公里、治理城市易涝点55处,新增海绵城市12.2平方公里,布设5G基站2200座、公共专用充电桩587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41辆,新建城市停车位2.3万个,分两批开放143家党政机关单位6235个停车泊位,切实让群众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5个,提升城市住宅小区325个,竣工棚改安置房13153套。精雕细琢提高城市品位,开业运营双子星城市广场,建成开放龟山、凤翎等132个城市公园游园,新建改造“口袋公园”108个,增加建成区绿地117.13公顷;扎实推进凤凰绿道片区提升项目,全面完成西城区水系水环境治理启动区工程,配套建设空中栈桥、凤舞塔等地标式滨水景观,让广大市民真切领略到园林之美、享受到自然之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380公里、农村厕所2.1万户,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快推进“双十镇”建设,滕州西岗镇和木石镇跻身全国百强镇,薛城邹坞镇、山亭城头镇等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台儿庄马兰屯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滕州东郭镇党委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扎实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中期攻坚,严格执行“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3条,植树造林1.6万亩、绿化彩化荒山7769亩、整治河道103公里、修复湿地2155亩,绘就了“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翠湖润城”的生态画卷。
五是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坚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8%,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69万人,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51元、16064元,收入比降至1.88,促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增加学位1.1万个,完成枣庄学院新校区二期、山东煤炭卫校新校区主体建设和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建成启用枣庄市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改造提升养老服务场所40处、增加护理型床位800张,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DRG医保支付方式全覆盖。扎实推进295个农村供水工程提标升级,有效保障23.2万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我市以省内第一名成绩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试点市、获得中央奖补资金9亿元,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2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4.35万户。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6天、达到241天,预计全年PM2.5平均浓度改善10%,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在100%。市博物馆新馆、科技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公共美术馆正式开放,滕州岗上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枣庄籍运动员参加冬残奥会实现零突破。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我市非煤露天矿山分类分级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文明城市创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榴乡诉递”等6个案例入选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化转型案例。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妇女儿童、红十字、供销社、工会、审计、残联、史志、外事、档案、仲裁、消防、人防、气象、援疆等工作均取得明显进步。
六是行政效能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切实把宝贵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主动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下开展工作,今年以来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制定政府规章1部,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68件、政协提案484件,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探索推行“审批不出镇”改革,创新开展“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延时服务,我市租赁即开工“零增地”审批模式等4个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推广,枣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跃居全国前列,持续擦亮了“枣办好、枣惠达、枣救助”等政务品牌。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忧、政有所解”,高效运转“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和 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用政府的“勤勉尽责”换取群众的“岁月静好”。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持续深化“四大支撑”“六大提升工程”,推动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成势见效,在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篇章。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不低于2022年水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深化强工兴产,致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新”突破。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加快实现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提升、链群化集聚,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稳固根基。一是“积厚成势”壮大锂电产业。按照“项目引领、龙头带动、全系突破”思路把锂电作为首位产业扶植培育,优化提升从锂电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到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持续擦亮“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名片。二是“铸链强群”增进协作配套。围绕打造“系统完备、集约高效、安全稳定”的“6+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全面梳理“两高四新”产业链堵点卡点断点,精准招引一批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填空式项目,加快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连通,构建“拆不散、带不走”的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梯次培优”打造强企方阵。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围绕人员“能上能下”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支持枣矿集团扩煤增产、储煤增收、转型增效,地企携手开创共赢发展新局面。四是“数字赋能”助力技术改造。大力深化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场景应用,推动枣庄工业以“智变”促“质变”。
(二)坚定不移培育创新生态,致力推动质量效益向“优”进阶。一是政企联动完善创新体系。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综合运用科技保险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产研对接搭建科创载体。启动实施研发机构增量扩面行动,高效运行鲁南科创联盟、省级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和煤基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支持创普斯申请新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引育并举汇聚高端人才,努力培养更多技艺精湛的新时代“鲁班传人”。
(三)坚定不移构建开放格局,致力推动对外合作向“深”拓展。一是“畅内联外”塑造开放引擎。充分发挥中国(枣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平台作用,培育发展数字贸易、云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和转口基地,积极争创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国际闲置品流通集聚区。二是“招大引强”集聚开放动能。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和境外招商,发挥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中小机床展销会等专业展会溢出效应,三是“提质增效”夯实开放阵地。支持枣庄高新区和滕州经开区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筑巢引凤”聚力提升园区配套水平,真正将资源要素配置到优质企业。四是“惠企便民”优化开放环境。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公平感、在合法经营中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感。
(四)坚定不移加快区域协同发展,致力推动城市能级向“高”攀升。一是精当规划优布局。围绕完善“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功能性规划等专项规划。二是精致建设扩功能。紧盯时序进度全力推进枣庄翼云机场、临滕高速公路、薛城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三是精细管理增内涵。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深入推进市容市貌“微整形”“微治理”,为市民提供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四是精明增长强韧性。牢固树立“城市需要经营、可以经营、必须经营”理念,探索将“公共产品”推向市场变为“城市商品”,让城市在增加“含绿量”中提高“含金量”。
(五)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致力推动三农工作向“强”跃变。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全力打造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枣庄范例”。一是因品施策培育现代农业。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提升“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美誉度。二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双十镇”建设,“一镇一策”壮大镇域经济,推动更多示范镇特色镇跻身全国百强和千强镇,带动更多农民跟着“领头雁”奔上致富路。
(六)坚定不移促进减排降碳,致力推动增长方式向“绿”转型。一是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联合防治,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二是扎实开展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建立健全“山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系统深化节能降耗。纵深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四是持续释放生态价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构建集“回收分拣、无害处理、再生应用”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高标准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和生态银行,让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
(七)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致力推动共同富裕向“广”扩容。一是聚力建设“健康枣庄”。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机构规模扩增、康养产业突破等十大行动,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岗位激励机制。二是悉心建设“乐业枣庄”。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深化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三是统筹建设“优教枣庄”。积极争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鲁南职教新高地。四是倾情建设“惠保枣庄”。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实行失业保险市级统发,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五是高品建设“文韵枣庄”。围绕提升“文、水、林、花、山、田”慢游品牌,全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八)坚定不移防范风险挑战,致力推动社会治理向“实”落位。深入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立足“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选优培强网格员队伍,努力织就一张抗压能力强、联动范围广、伸缩时效快的精准治理之网,深化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治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和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积极防范化解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