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网讯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3位。”面对疫情的影响,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平稳向好、逆势上扬,折射出我市发展的韧性,也彰显了我市近年来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以来,枣庄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与“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等“市之要事”结合起来,以营商环境之变推动全市政治生态向上向好、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把稳“方向盘”,在监督治理重点上审题。突出统筹推进。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作为强化政治监督、开展“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部署谋划、一体推进落实,绘制优化营商环境日常监督工作任务流程图,实施“挂图作战”,推进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突出靶向发力。印发《关于营商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困扰企业的“有苦说不出、有怨无处诉、敢怒不敢言”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开展靶向纠治,梳理形成监督清单,逐项推动职能部门抓好减税降费、产业培育等政策落实,确保政策真正直达基层、惠及市场主体。突出上下联动。建立市、区(市)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相关部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各负其责、镇(街)纪(工)委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室组+职能部门”模式为依托,采取专项监督和自选动作结合的“1+X”方式,探索监督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模式,对影响营商环境问题进行“大起底”,集中力量排查整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打好“组合拳”,在监督解决问题上选题。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据悉,枣庄市纪委监委在全市选取160家有代表性、不同类别的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定期对区(市)和职能部门涉企履职情况评价打分,收集企业意见建议76条,督促职能部门落实解决问题89个,真正将监督“探头”架设在营商环境一线。创建“清风惠企 码上监督”平台。“这个平台真不错,我用手机在‘码’上监督平台反映困难职工慰问金发放问题后,仅1天企业就收到慰问金并发放到困难职工手里了。”近日,某企业经营者对前来回访的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据了解,枣庄市纪委监委印发《致全市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张贴优化营商环境扫码监督海报1200余份,并将监督专码在“清廉枣庄”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广泛发布,让企业、群众随时随地扫码监督、反映问题,真正做到送“码”上门,体现监督温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就在身边。组织明察暗访专项行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相关职能部门等开展明察暗访,重点查纠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对办事企业和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开展“强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对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市直部门党组织和部分区(市)党组织开展专项巡察,深度“体检”发现问题。
筑牢“高压线”,在监督执纪问责上破题。强化线索处置。对涉企问题线索及时分办、优先处置,建立反映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接收处置绿色通道,进行挂牌督办。推动专项治理。聚焦营商环境领域普遍性、共性问题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完善行业系统、重点领域制度机制。激励担当作为。出台《枣庄市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运用好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等行为准则,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努力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宽松严肃、优质高效营商环境。
共谋“一盘棋”,在监督贯通协同上答题。丰富贯通协同载体。建立与市、区(市)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督纪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专班、“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企呼枣应”平台的日常联络和信息共享,构建常态化工作对接模式。建立市场主体诉求收集、转办、督办机制。构建协同联动格局。加强与市工商联、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单位和市企业家协会的沟通会商和情况通报,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单位梳理亟需破解重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攻坚。做实专项巡察整改监督。创新性把“全周期管理”思维运用到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监督过程中,探索运用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和“三方联审”工作机制,严把“审核关”“过程关”“评估关”,推动完成巡察反馈问题整改277个,整改完成率达96.6%。 (枣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