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企业开工复产,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1月28日,大年初七,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上午,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强调加强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春节假期的前一天,1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省重大项目名单,包括525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77个省重大准备类项目。
岁末公布重大项目名单,节后突出强调“加强项目建设”,山东对重大项目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1
开春第一会,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会议,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有着清晰的描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并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且全面的贯彻落实。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而其根基则是产业,要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对于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议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了在深化改革上主动破题、在扩大开放上提升质效的一系列举措。
高质量发展需要落到实体经济上,落到产业上,落到市场主体即企业上。无论是领导干部提本领、强思维,还是改革破题、政策发力,都是为了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让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让实体经济更加强劲,让发展更加高质量。
那么,市场主体又靠什么来发挥其作用、释放其活力呢?
会议指明了答案:要突出抓好企业开工复产,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强项目建设。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牛鼻子”的项目,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抓住抓好了这个“牛鼻子”,整个山东的经济就被带动起来了。
2
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有落脚点,投资计划的落地执行,同样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举措进行拆解、落实。
资金往哪儿投?哪些项目需要重点抓?
在投资的方向上,这次会议明确要“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入”;在“谁来投”的问题上,则突出“拓展投资主体,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实体经济自然是投资的重中之重。
比如,要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要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要强力推进数字赋能,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
春节假期前一天公布的名单中涉及的重大项目,就涵盖了基础设施“七网”、能源“九大工程”、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与会议强调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完全一致。
当然,投资来了,项目来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也绝对不能缺位。
比如,会上就要求建立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省市县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关于下达2023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中,也提出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能耗指标、土地、水资源等要素创新保障,有序、高效推动项目建设。
3
项目是有限的,但由项目带动起来的活力却可以是无限的。
作为“大块头”的重大项目,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是各领域投资的“风向标”。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而通过项目投资的传导效应,围绕一个项目就会引致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对相关领域的投资,从而在一个项目周围形成聚集效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圈”,甚至成长为一个增长极。
比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去年12月在济宁启动建设后,当地迅速引进配套产业,其聚集效应极大地增强了济宁打造“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信心。
投资的影响绝不仅限于相关项目所处的领域本身,有了重大项目所产生的聚集效应,便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会极大地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复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当下,重大项目及其聚集效应的意义更加凸显。一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山东重视重大项目的原因,正在于此。
每一个项目,都关系着发展基础的坚实与否,每一个项目,都是敲在齐鲁大地上的重要一锤,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落地、开工,一锤一锤地认认真真地敲,就一定能敲出一个属于齐鲁大地的美好未来。
策划:朔方
编辑:云韶
校对:方相
图片:齐鲁壹点、闪电新闻、齐鲁网、新华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