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医养”新模式解决老人就近养老、就近医疗、就近康复期盼,实现了

医疗养老零距离

作者:张孝平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2-25 09:25:30

全国医药卫计系统先进集体、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省“两好一满意”十大服务品牌,“一院多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医养康护综合体模式被省卫健委在全省推广……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医养康复中心)近年来探索创新的“枣庄医养”新模式,实现了医疗养老零距离,得到了业内外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日前,记者走进该中心,近距离了解他们如何构筑新时代医养结合新高地。

开创医疗机构

举办医养结合新模式

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医养康复中心)是以精神卫生、医养康复为主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一直以来,社会需求就是我们的办院导向。”中心党委书记江永华介绍,“早在1996年,就在我市率先投资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开展医养结合业务,也是国内首批实现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医疗机构。”

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转介的患病老人,患慢性疾病达不到综合医院收住条件而养老机构又无力收住的老人三个群体。他们与社区养老机构、综合医疗机构有效衔接,向这些老年人提供集老年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全程服务。

2013年起,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一院多区”发展模式,组建了五个医养结合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体四区”布局,解决了老人就近养老、就近医疗、就近康复的期盼。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老年人2万余人,为1300余名老人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实现住院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的院内切换,开创了医疗机构举办医养老结合新的模式。

探索可复制

可借鉴的医养结合新经验

在多年来的医养康复实践中,该中心从服务模式、管理方法、发展方式、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总结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形成了医养结合四种服务模式。从建科之初单一的“全托型”模式,到现在的“医养康护一体化”“社区嵌入康护指导”“大数据老年人健康促进”和“智慧型”四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老人的医疗养老康复需求,同时,在全省率先通过社区网络、医联体形式让优质医养康复资源下沉,有效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全覆盖。

——确立了“一院多区”集团化管理方式。该中心在全省率先通过PPP模式和全面托管模式组建多家医养结合联合体,把医联体工作内容从医疗服务延伸到康复护理养老。医养结合五个院区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

——促进了心理治疗和中医特色的康复医学等多元素融合。他们整合多学科资源,先后成立医学心理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医学心理中心在全省率先开设失智病房(痴呆病房),开展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生活能力训练等治疗技术。康复医学中心开展物理因子治疗、高压氧治疗、针灸推拿等10余项中西医结合技术,探索实践康复治疗、中医康复全院化。同时,在全省医养结合机构率先开设医养结合HDU病房(重症康复病房)和安宁疗护病房。

——打造了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全国“5G+北斗+精神康复智慧云守护项目”试点单位和“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构建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系统+服务+老人+终端),打造了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一体化”模式。通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6500余名老年人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家庭出诊、社区护理等延伸性医疗服务。

勇当医养结合

实践者和推动者的典范

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医养康复中心)着力锤炼“枣庄医养”品牌,按照机构医养结合“五好”要求,努力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他们升级改造医养结合HDU病房(重症康复病房)和失智病房,全面提升医养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医、养、康、护”一体化功能定位,在大型居民小区植入医养康复站,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站值班,向小区老人提供医护康养照服管一体化服务;将枣庄市立第二医院北京康富美来互联网医院植入家庭,老人可通过电视机荧屏、手机App一键进入互联网医院,与专家库成员直接面对面诊疗服务,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名医诊疗服务;互联网医院“云药房”上线运行,实现诊疗、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枣庄健康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淮海经济区智慧养老和医养康复的示范。(记者 张孝平

编辑:高海翔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