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召开。4月22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动员大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中区委书记宋磊。
问:市中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今年以来,市中区紧扣“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安排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主动出击抓招商,快马加鞭建项目,新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枣庄汽车配件产业园等工业项目24个;74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其中38个工业项目累计投资22.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5%;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8.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3.7%,跑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问:如何学习贯彻动员大会精神?
答:我们积极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全市大会实况,会后第一时间在全区范围传达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大会上的各项任务要求进行分解落实,定目标、列清单、明责任,确保大会精神落地见效。通过融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市中云报APP等,开辟专题专栏,推动会议精神入脑入心。
问:贯彻落实动员大会精神,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市中区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答: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吹响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突破发展的“冲锋号”。市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意识,锚定转型突围,聚焦工业倍增,自提标杆、主动加压。
第一,目标再提升,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一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聚焦“3+10”,重点发力矿山、水泥、纺织等3个产业,倾力打造金正矿业、中联水泥等10家龙头企业,力争4年内产值过190亿元。二是新兴产业攀登行动计划。以泉为异质结项目为龙头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泰和系列项目为支撑发展高端化工产业,以中建材系列项目、绿色特种管材产业园为支撑发展新材料产业,以泰盈淮海数字智谷等项目为支撑发展数字经济;并加快发展新电商、新医药、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1+3+N”的发展模式,力争4年内产值过210亿元。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挖潜一部分中小企业,列出企业发展潜力清单,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方案,及时为企业提供融资、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服务,力争4年内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产值过100亿元。
第二,措施再强化,抓紧抓实“三个一工程”。一是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职责,综合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和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二是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创新“百名局长大家评”,深化“百名科长大家评”,对认可满意的大力表彰,对反映强烈的坚决调整。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企业家,在荣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精心培育在工业倍增中唱主角、当主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三是将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发展工程”。盯紧13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红黄蓝”三色通报等制度,精心谋划重点项目“摘星夺旗”观摩评比,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第三,落实再加力,用好用活“三个机制”。一是大督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督查落实委员会督查闭环作用,健全完善“接收任务—制定督查方案—交办—督办落实—及时报告—跟踪推进—整理归档”的全链条贯彻落实流程,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专项察访,真正对不落实的单位、事项和人员一督到底。二是一线工作机制。以区级领导干部领衔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暨项目责任制为抓手,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严格领导帮包,推行揭榜挂帅,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任务在一线推进。三是“三比三亮”推进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比进度亮实效”、经济发展“比增幅亮实绩”、重点工作“比创新亮品牌”的“三比三亮”活动,综合采取“比”“亮”等手段,对有关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系统评估、公开亮屏展示,努力营造争着干、比着干、抢着干的良好局面,在全市工业倍增大局中贡献市中力量、体现市中担当。(记者 梁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