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加‘数’前行助企倍增 坚定不移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一组令人惊喜的数据公布——1-5月份,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46.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17.2%。如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无比真切地感受到数字经济跳动的脉搏,是什么撑起了这些耀眼的成绩?
抢抓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坚持“数实融合”,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着力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一系列可感可触的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促进融通发展
推进数字经济跨越腾飞
围绕现有产业布局,集中政策、集聚资源、集成要素重点支持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优势产业。以短视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为主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目前,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32家,比去年底增加4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1家,今年1-5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22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9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企业72家、后备企业32家。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其中,省级平台5个,山亭区华宝牧业白羽鸡全产业链管控平台和山东欧乐食品有限公司欧乐食品产业链云平台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占全省总数的6.8%。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两年来,我市落实支持工业互联网方面的财政奖励资金达1040万元,评选表彰数字经济领域市级优秀企业家2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范畴内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瞪羚企业9家,71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山东德萨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V1.0被评为省级优秀大数据产品,省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试点示范企业14家,累计5家企业的8个软件产品通过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认定。
强化标杆引领
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建设
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1-5月份,全市在库工业技改项目共计34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
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等服务,去年年底,全市设备上云上平台的工业企业累计达到60家。聚焦六大先进制造业,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晨星工厂”,今年(第一批)71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项目名单;5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项目名单。
直播电商,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为各个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去年,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154.7亿元,同比增长18.5%,网络零售企业达到5958家,网络店铺54191家;电商直接从业人数43685人,专业带货主播人数近1000人,直播场次13.51万场。去年,在省商务厅公布的67家“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名单”中,我市10家龙头电商直播基地入选,约占全省直播基地的15%。其中,滕州市小熊驾到去年实现网络销售额8700余万元,其品牌系列产品位居天猫烧烤调料、腌料、面包糠类目销量第一。
构筑精品网络
全面支撑数实融合发展
积极开展网络覆盖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网络能力提升,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我市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资源向通信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园工程,增强“双千兆”网络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截至目前,全市10G-PON端口占比达55%,建成5G基站6596个,“双千兆”设施总投资超过15亿元。各区(市)城区、经济园区、镇区、重点行政村的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接入能力,行政村5G网络覆盖比例超过80%。其中,鲁南大数据中心机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拥有5040G出口带宽资源,被纳入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山东云体系建设,已建成立足山东、辐射淮海、承接京沪的云存储灾备基地及场景应用基地。
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全市培育招引工业互联网服务商30余家,打造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累计30个。去年,9个项目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个项目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智能制造场景。(记者 张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