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山东省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奋力开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局面,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承接泰山滋养,经受河海洗涤,俯仰于山海之间的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片厚重的人文沃土上,有距今8300年的东夷文化、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4600年的龙山文化,足以见证这里历史文化的久远;儒家、兵家、墨家思想在这里发源,先秦诸子、两汉经学大师大半出自此地,足以印证这里从不缺少思想的交锋与开创;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名士辈出更是让这里与文化、艺术、智慧紧密交织……正是这些,散发着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自信与魅力,也承载了齐鲁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只是让其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而应创造古为今用的机会与平台,让其活起来,走向社会、走进人心,以大众化、平民化的姿态面向受众、融于日常,实现经世致用、以文化人。
近年来,在穿越古今、与时偕行中,山东深耕人文沃土,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在新时代齐鲁大地上充分涌流。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洞的,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现实载体,使其具备更多可见可触的质感和亲和感,方能增强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建成5万平米的展示体验中心,推出“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不仅奉献了带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手工艺产品,更呈现出丰富的地方文化风情和无数齐鲁工匠的精神风貌。
今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打造“十大展示带”,通过把传统文化点位串成线、连成“廊”,使得原本如满天星一样散落在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资源产生聚合效应,进而形成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贯穿、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文化片区支撑、全域文化“两创”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如今,山东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个新课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落脚点回到“实践”这个根本点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造了新契机。
山东是文化大省,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积极探寻方法路径,聚焦文化“两创”如何更好破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落脚点在哪里、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山东应当贡献什么等,回答好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理解掌握不透、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回到“实践”这个根本点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践文化、塑造文化、提炼文化,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当今中国持续发展的丰厚滋养。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东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信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定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持续焕发蓬勃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