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税郭镇鲁王桥村的吴成美老人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在1953年7月13日发起的朝鲜夏季反击作战中,和全连的战友们一起,荣立集体一等功。
1935年10月出生的吴成美老人热情好客,声音洪亮,聊起自己当年参军入伍、抗美援朝的经历,老人是一脸的激动。吴成美告诉记者,他出生在鲁王桥村一个贫苦家庭,兄弟五人排行老大,从小给人家放牛,仅上过几天学。抗战胜利后,父亲吴修信跟着中共峄县八区区长王鼎新干民兵,他就跟着父亲在村里站岗放哨、查路条,至今查路条的儿歌还会唱上几句。父亲是老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安城公社社长,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朝鲜战争爆发后,很多热血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吴成美因为年龄小,直到1953年2月才得以参军入伍,而那时他还不到18周岁。“当时到峄县报的名,身高、体重、听力、手力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才能通过。我和同村比我大一岁的本家叔叔吴修启一起当的兵,并且被分到了一个连队。”吴成美说,入伍后他们先坐车去了滕县,在那换上了棉军装,接着去了宁阳,从那坐火车到了黑龙江省五常县,进行了三个月的集中整训。他因为个子小,发了一个马枪。他们白天训练打枪,晚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期待着能早日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作战。
1953年5月13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1营2连2排战士的吴成美,跟随着部队坐火车经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腹地二三百公里外的战场。“当时我们都住在山洞和坑道里,正赶上下雨,我们就三人一组用雨衣搭帐篷遮雨。吃饭除了自带干粮外,还有专人往阵地上送饭菜,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吴成美说,他入伍时已经是抗美援朝的后期,有幸参加了著名的朝鲜夏季反击作战,并和全连战友荣立集体一等功。那时敌我双方一边交战一边谈判,大小战斗不断,敌军飞机、大炮不时轰炸,直至7月13日开始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之后,这才促进停战。他说,著名的金城战役是朝鲜夏季反击作战的第三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三次进攻,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整个反击战历时两个半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进行了139次战斗,毙伤俘"联合国军"12.3万余人,扩展阵地240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在夏季反击战役中,吴成美所在的605团配属志愿军第60军归181师指挥。其中605团步兵第一营坚守北朝鲜北汉江地区的572.4和510高地,激战四昼夜,在友邻部队配合支持下,获歼敌三百余人的重大胜利。但是他们团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全团180人最后打得还剩33人,后来只好补充兵员,进行了重新整编。在此次战役中,吴成美他们二连驻守在乔岩山的十字架山上,和敌人仅隔着一条河。当时下着雨,战斗打得非常惨烈,敌人的炮弹不停地落在阵地上,弹片和泥石满天飞。敌人的一发炮弹将志愿军驻守的山洞炸塌,吴成美的叔叔吴修启和另两位战士当场牺牲,被永远安葬在了朝鲜。在战斗中,吴成美的右屁股也被弹片炸伤,后来伤口化脓,他被战友用担架抬到了团部医院医治,后又转到师部医院,治疗了两个月这才康复归队。
1955年春,已经是副班长的吴成美和战友们从朝鲜回国,先是去了新沂,没多久到了青岛,被编入守备19师37高炮连,担任机枪手,后又担任靶场观察员。1957年6月,吴成美复员回家,在村里干了十几年的民兵连长。(记者 孔浩 通讯员 靖弘毅 吴远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