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元:朝鲜战场上的“二炮手”

作者:孔浩 张延辉 张茂本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8-08 09:33:18

薛城城区西南不到五公里的常庄镇埠岭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他们保家卫国,战功赫赫。今年91岁的张建元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建元1932年出生于埠岭村一个贫农家庭。1947年3月,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滕县县大队。1948年3月,他和战友们被升级到了野战部队警卫营,加入了正规部队。后来张建元成为第三野战军教导师教三团一营三连战士,相继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随后根据时局发展,被抽调随部队先后解放了海南岛、舟山群岛。1950年6月,张建元在新浦成为坦克二师炮兵团学员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序幕。此时,张建元正和战友们一起,在徐州的营房里,与苏联派来的炮兵团进行联合练兵。“我们双方各一个团,每天进行训练,使用的就是苏联提供的12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火炮射程远,威力大,当时除了喀秋莎就属它先进。”张建元说,那时六七个人操作一门炮,他是“二炮手”,主要负责使用器械进行瞄准。经过一年的训练,1951年冬,学会了不少朝鲜话的张建元跟着首长先去了朝鲜,他被安排带着命令回徐州带兵。那一次,他们炮团和苏联的炮团一起,坐着闷罐车,拉着大炮,正式开始了抗美援朝。

“刚入朝时,美军的飞机满天飞,到处狂轰滥炸,肆无忌惮,我们就用大炮进行还击。”张建元说,那时他们把大炮设在山上,当美军飞机俯冲飞过山沟时开炮,打下了很多架。那时朝鲜当地的气温很低,一碗水泼出去立马就变成了冰。张建元和战友们里面穿着绒衣,外面套着棉袄、大衣,手上戴着棉手套,脚上是“乌娄壳”棉鞋,但还是经常被冻得出不开身。“在阵地上压缩饼干就着雪吃是家常便饭,一旦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上吃饭啊。”张建元说。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张建元所在的榴弹炮第二师和兄弟部队共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和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另加两个工兵营,总兵力4万余人联合作战。张建元所在的炮兵阵地驻扎在上甘岭的山下,为了安全要不时地变换地方。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那段时间战场上每天都是枪炮声不断,山上山下都是一米深的炮灰。”张建元说,在战斗中他因为摔倒致使左手腕受伤,骨节鼓出老高。但轻伤不下火线,也就没有医治,结果后来左手不能翻手腕,更不能提重物,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朝鲜的西海岸一带是志愿军的一条交通补给运输线,战略地位极高。附近的小岛上驻扎着韩军,1952年冬,志愿军强行登陆,将驻岛韩军消灭,史称“西海岸战役”。张建元的炮团也参加了此次战役。他们在海岸附近的平地上用粗木头建起了防空洞和工事,战斗打响后,炮弹像雨点般向驻岛韩军倾泻,为战役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没多久,张建元随部队回国,仍然驻守在徐州。1955年张建元退伍回乡,先后担任金河公社信用社主任、二号煤井井长、打井队队长、铸造厂厂长等,在埠岭村任负责人期间,带领村民为村里修路、搭桥,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记者 孔浩 通讯员 张延辉 张茂本)

编辑:孙奥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