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创作者 张楠之
如果将时针拨回到四十多年前,回到改革开放之初的青岛,今天的人们感到熟悉的,可能只有空中俯瞰时可以窥见的青岛的地理轮廓。而一旦进入这座城市,人们既无法找到今日车水马龙的香港中路,找不到假日里人头攒动的五四广场,也无法找到今天早已耳熟能详的海尔、海信等品牌,以及一大批今日熟悉到熟视无睹的商家和地标。
四十多年前,海尔集团前身的前身青岛市日用电器厂正挣扎在倒闭的边缘,默默地等待一位改变其命运的年轻人的出现;海信集团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彼此也正处于差不多的境况,正等待另一位年轻人的加入。但改革开放的齿轮既然已经转动,便只会不断加速;春风既然已然吹动,即使最初微如游丝,逢春之草木也会欣欣然舒展开来,走向树繁叶茂的未来。
于是,我们看到,从青岛市日用电器厂到青岛电冰箱总厂再到海尔集团,从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再到海信集团,一个个破败的旧厂房迅速变身为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工厂,一个个品牌发展的奇迹在这片黄海之滨的土地上上演。
同样创造奇迹的,还有曾经名不见经转的城阳五七农机修配厂,四十年间,它从隐于城郊的破旧小厂,发展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而其所在的城阳,也已经由一派乡村图景变身为一座繁荣兴盛的现代化城区。
品牌的发展,企业的成长,为这座城市持续注入着活力,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如今的青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铁、海底隧道、跨海大桥连接起不断扩展的“大青岛”,频繁起降的国际机场、吞吐量惊人的海港、连接起越来越多城市的高铁、不断密织的高速路网、愈加国际化的城市风貌、跻身“万亿俱乐部”并持续增长的GDP,无不在告诉世人,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青岛。
品牌和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也在深刻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如今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中最普通不过的家用电器,而很多人们不曾想到的需求,也正由企业持续创新创造出来的产品予以满足。可供选择的时尚衣着,日益丰富的美食选择,不断变化的居住空间与人居环境,几乎通达每一个你想到达的角落的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智慧化的城市运行与管理,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宜业宜居宜游。
这座城市,也在不断赋予普通人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长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教育经费与医疗床位,不断增加的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供给,一年年一件件被做成、做好的民生实事,“一网通办”“一码通城”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体系变化,历史街区保护留住的古早的温馨记忆,城市更新造就的新貌新颜,无一不在让幸福更多一点、让获得更强一些。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曾是这座城市最简洁的概述,但如今,红瓦依旧,绿树依然,海更碧,天更蓝,但它们已经无法全面描绘这座城市所有的美,也无法细致勾画这座城市新时代的轮廓。
海尔、海信仍然是这座城市的品牌代表,但这座城市里已经有了众多业内领先的品牌,队伍日益庞大——今天的青岛,已经孕育出67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为山东之最,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
秀丽山海与浪漫艺术仍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但这座城市的浪漫早已走出这片土地,进入更加国际化的舞台——上合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国际啤酒节、国际水大会……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选择青岛,越来越多的青岛元素走向世界。
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四十五年则为一世又半,期间沧海桑田之变化,细细回望,很难不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也正是不断的回望,让我们持续获得前行的动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当下与未来的奇迹。
四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属于中国亦属于世界的青岛。创新的基因、开放的气质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让我们一起期待青岛明天更美好。
(作者系经济师,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朱洪蕾
值班主编:吴金彪
值班审读: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