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大年初一山东花饽饽登上《人民日报》

作者: 来源:闪电新闻 2024-02-10 20:45:32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0日讯农历大年初一(2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五版以《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为题,聚焦山东传统美食“花饽饽”,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郁,也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

以下为报道全文:

“民以食为天”,面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被制作成面塑用以寄托和表达情感。2008年,作为面塑花馍代表的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花馍,是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每逢传统佳节,北方地区不少家庭都会依照当地习俗制作花馍。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和礼俗讲究,令花馍拥有了丰富的表现形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面塑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郁,也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

——编者

花饽饽成了香饽饽

从福袋、寿桃、元宝等传统造型,到蔬菜、水果、家电等新形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花馍已从节俗食物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非遗老手艺捏出新造型,新造型反映新生活。有人以此为兴趣广交好友,有人创新技艺传承文化,有人携手乡亲创业增收致富。

揪下一小块红色面团,双手轻轻一扭一捏,再用小梳子整理几下,一个燕子造型便弄好了。贺铁芳把“燕子”贴在一架由面团做成的“飞机”上,作品就完成了。

“过年了,这架‘飞机’是一家航空公司定制的花馍作品,我们根据模型进行了还原和再创作。”贺铁芳是山西卫嫂食品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公司许多定制花馍订单都由她带领团队完成。“闻喜花馍名气越来越大,公司订单越来越多,大伙儿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从小,贺铁芳就喜欢看大人做花馍,尤其是过年,村里左邻右舍凑在一起做花馍,热闹又喜庆。“闻喜人,逢年过节离不了花馍。”

近两年,贺铁芳带领着乡亲不断创新花馍、推出新品。“我做了几层高的花馍,每层中间点缀着用面团做成的翠白菜、红苹果、紫茄子……”贺铁芳说,这叫大丰收,寓意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揉面、上色、做造型……小小的面团,在曲宝乐的手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怀揣金元宝的“招财龙”。这个花馍“暗藏玄机”,里面藏着6个大元宝、6个小元宝、6个福袋,“祝福大家龙年生活蒸蒸日上、多子多福。”

85后曲宝乐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开了一家花饽饽(花馍)店。谈起自己学做花饽饽的原因,她说:“花饽饽好看又好吃,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买来给家里长辈祝寿或者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我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现在,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曲宝乐不断学习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织的新样式,制作的醒狮龙饽饽、花束饽饽等新品备受好评。

最近,小店订单非常多,曲宝乐每天早上8点到店里和面,干到晚上10点。“做花饽饽,让我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她说,“花饽饽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好友,当和朋友们一起研制的创意花饽饽备受喜爱时,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巧手教你做花馍

胶东花饽饽(花馍)需要经过揉、擀、捏、剪、印、蒸等手法和工序,在婚庆、生日、百岁、上梁、乔迁等民俗活动上常见。80后姑娘张华喜爱做花饽饽,在她的家乡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大伙喜欢称呼她为“巧媳妇”。

花饽饽到底怎么做?日前,记者来到张华的面艺工作室,跟着学做花饽饽。

“花饽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果蔬花饽饽,以食用为主;第二类是观赏花饽饽,运用风干技艺成型,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张华笑道,“今年是龙年,咱们就结合醒狮造型,一起做一款果蔬‘龙饽饽’。”

花饽饽健康好吃,选料有讲究。“面粉要精细,最好选用优质小麦石磨面粉;上色不能用添加色素,而是采用新鲜的果蔬,经过焯水或榨汁后提取颜色,例如提取菠菜的绿、南瓜的黄、甜菜根的红……这既使花饽饽更富美感,又融合了瓜果蔬菜的营养。”张华说。

备好了料,开始正式制作花饽饽。面醒发好后,张华将面团揉光滑、排气,再分成一块块面剂子。做龙头时,她取出一块白色的面,将其作为主体架构。

“做好一款花饽饽,得做对它的比例,比例对了,花饽饽才板正漂亮。”张华说,做龙头时,得先确定眼睛的位置,用面团揉出两个大小比例适当的眼睛,呈八字形放在头部,然后定它的胡须和嘴巴所在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利用筷子、剪刀作为辅助工具修剪所需的造型,并可利用牙签将小附件固定到主体上去。”

花饽饽怎么上色?“龙饽饽”的造型讲究喜庆,张华将提取的果蔬汁和面,白色做基底,红色做嘴巴,绿色、红色做龙头配饰及龙须,黄色做耳朵……很快,一个五彩缤纷的龙头就成型了。

蒸,同样讲究技巧。“蒸之前,得将它充分醒发,再放到蒸锅上面去蒸,底下记得要放足够的凉水。先用大火去蒸,等到里面的水完全沸腾之后,再转中小火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张华说。

很快,热腾腾的“龙饽饽”出锅了。“需要注意的是,花饽饽因完全无添加剂,无法长期保存,时间久了会干裂长毛,更适合冷冻保存,尽量在短时间内食用,出锅趁热吃,口感也最佳。”张华将白胖松软的饽饽端上桌,仔细观察,蒸熟后,花饽饽颜色更明亮艳丽了,掰开后,散发出浓郁的麦香,“尝一尝,盼着新的一年,生机‘饽饽’!”

一种美食,一份传承

馍或者馒头是一种发酵的面食,大约始于东汉末年,是北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花馍,则是将发酵的面团经过揉、捏、搓、拨、按等步骤,辅以红枣、豆子及食用色素等制成的花色馒头。其主要流行于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不同地区叫法各不相同,也被称为“面花”“面塑”“窝窝花”“花饽饽”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不同场合,各地会根据习俗制作不同造型的花馍。

在近千年的发展中,不同地区的花馍制作原料有所变化,其中花馍用的面粉、配料的变化尤为明显。传统花馍的制作主要以小麦面粉为主,但各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不同,面粉加工特性也有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小麦面粉种类不断丰富,如低筋面粉、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等。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专门用于制作花馍的面粉,例如山西闻喜花馍会选用闻喜优质小麦磨成的面粉,在保持花馍造型的同时,也使其具有清香筋道的口感。

造型上,花馍样式逐渐多样。起初,可在搓圆的条状面块上用小梳子扎一排排的花点装饰,在面块间穿插一些枣的装饰,制成各种造型,有的根据口味偏好的不同,配有豆子(可作为动物造型的眼睛)、胡椒等辅料。

后来,花馍在色彩上越发鲜艳,所使用的食用染料日益健康和多元化。花馍制作时会用到一些天然染料,如红蓝花、茜草、紫草等植物汁液。这些天然染料食用安全但色泽还不够鲜艳。如今,现代花馍所用的染料颜色鲜艳、丰富多样,能够满足花馍各种造型对色彩的需求。比如有时会选用菠菜、紫薯等果蔬汁,有时会选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食用色素,花馍中的黑色还会用到可食用的墨鱼汁粉。

春节期间,我国不少地区都会制作花馍庆团圆、寄希望,花馍造型各具特色。山西花馍造型朴实雅洁、做工精细,细节色彩多用笔绘、纹路刻画清晰逼真,色泽注重保持自然美,留白较多。山东花馍造型敦实、粗犷,注重神似,色彩华丽,多喜欢大面积用红色、绿色、黄色等。陕西花馍,造型夸张、张扬,对比手法强烈,色彩艳丽,纯度高,常用对比色、互补色等,用色如秦腔般有冲击力和碰撞性。甘肃花馍注重整体,较少刻画细节,造型上轮廓简练,浑圆饱满,上色通常先将面混合染料变为彩色面团,再进行造型。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花馍不仅展示了中国民间艺人的卓越技艺,也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花馍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畅

责编:刘岩

审校:穆楠

主编:刘骏

编辑:王正 责编:马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