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正是马铃薯丰收的季节。近日,在滕州孙颖农产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接一辆的货车卸下刚从村民手里收购的马铃薯,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挑选、清洗、套袋、装箱,冷库里马铃薯整齐地垛在货架上等待出口,呈现出一幅丰收的幸福图景。
滕州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区。春秋两季,滕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260万吨,年产值约80亿元。滕州马铃薯也入选山东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其外形美观,黄皮黄肉,爽脆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外消费者喜欢。
“马铃薯属于保鲜易腐农产品,以前出口时间长,仅实验室检测就需要5到7天时间,会影响马铃薯的外观以及新鲜程度。再加上马铃薯的价格变动较快,检验完成后如果价格下跌,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经济损失。”滕州孙颖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颖介绍,“而现在,有了海关的监管模式改革,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孙颖所说的改革,是青岛海关所属枣庄海关探索实施的“地方政府牵头开展马铃薯病虫害质量控制、海关降低查验比例”的马铃薯检疫监管模式改革。针对马铃薯出口目的国病虫害监测要求高、批批查验时间长等难题,枣庄海关联合地方政府共同研究应对措施,调整出口马铃薯查验布控比例,减少企业等待时间,提高企业通关效率。
“降低查验比例,但不会因此降低出口的马铃薯质量,我们有多种措施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病虫害普查监测,在马铃薯生长期便运用田间实地踏查的方式,针对欧亚经济联盟157号决议关注的66种有害生物进行了联合检疫调查。二是企业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自检自控。我们向企业推送出口目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帮助建立健全收购、分拣、包装等全链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海关会根据一定比例对马铃薯进行抽检。”枣庄海关查检一科科长郜振民表示。
尝到改革甜头的还有滕州市金曙王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后,我们公司报检的10票货物申报即放行,通关时间由原来的7天左右压缩到读‘秒’放行,企业开拓市场的信心更足了。”该公司外贸经理徐大秀开心地说。
改革实施以来,除了马铃薯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外,出口企业通关成本也大幅降低。“经初步测算,实施改革每年可为马铃薯出口企业节约检测、仓储等费用200余万元。”枣庄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党国瑞告诉记者,“此外,改革还促进了马铃薯扩大出口,有效激发了企业出口马铃薯的动力和积极性,今年前5个月,枣庄海关共监管出口马铃薯2.41万吨,同比增长2.4倍。”
枣庄海关副关长孔庆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落地,结合枣庄实际,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特色农产品出口提供高效通关软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百姓致富。”(记者 杨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