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城出发,奔赴山海,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对党忠诚的英雄赞歌;从聊城出发,怀揣敬仰,用镜头和纸笔记录援建故事的点点滴滴。
今年是山东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也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的纪念年。6月15日上午,“援派干部风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领导干部的楷模”、山东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孔繁森同志的故乡——山东聊城正式启动。
向援派干部风采媒体团授旗
此次活动在聊城启动,既是传承和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对聊城援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一批又一批聊城援建干部辛勤付出的褒奖,在鲁西大地上唱响了一曲旋律激扬的“援建之歌”。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里,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实物资料、一段段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孔繁森同志扎根雪域、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孔繁森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时钟拨回1994年。孔繁森在生命的最后15天,筹划为阿里打开向新疆全面开放的大门,解决大量制约阿里发展和民生的交通、能源、粮食、外贸以及干部退休安置、子女上学等十三个重大问题。当年11月29日,他带领考察组赴新疆巴克图口岸考察边境贸易,在塔城地区托里县境内发生车祸不幸遇难,把初心定格在为阿里人民谋幸福的路上。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孔繁森精神被纳入。孔繁森是从鲁西大地走出来的时代英模,孔繁森精神是在聊城沃土上培育起的时代精神。孔繁森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赓续发扬孔繁森精神,聊城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精品创作力度,不断推动孔繁森精神时代化。近年来,聊城市开展《论孔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孔繁森的境界感研究》等研究课题100余项;聊城市社科联孔繁森精神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等孔繁森精神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聊城市参与摄制的电影《回西藏》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
电影《回西藏》观影式暨第十三届“泰山文艺奖”聊城获奖作品颁奖仪式现场
对聊城而言,孔繁森精神已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援建之歌”精彩嘹亮
“家门口上班挣钱,就是安逸!”今年采茶季,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清平社区居民王德芬直言自己过得十分“安逸”。近年来,聊城市与彭水县不断加大产业合作,鲁渝协作茶叶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目前,保家镇共栽植白茶1号、黄金芽、金香玉、龙井等高端优质品种白茶5079亩,建成白茶加工厂3个、4210平方米,成功打造了“苗望养心茶”品牌,亿级产业逐渐形成,带动2900多人受益。
鲁渝协作茶叶产业园鸟瞰
在距离重庆市彭水县1000多公里外的青海省刚察县,羊肚菌大棚、鲁援生态饲料有限公司、泉吉乡光伏发电等一大批聊城市援助的产业项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投资600万元在沙柳河镇潘保村建设“高原美丽乡村”项目,改善牧民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受益群众144户432人;投资1170万元建设哈尔盖镇、泉吉乡、吉尔孟乡3个农牧民综合培训中心,惠及5443户农牧民;投资1000万元在哈尔盖镇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通过养放结合提高藏羊品质……
就在上个月,山东渝鲁情(聊城)商贸公司考察团赴青海省刚察县开展农牧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公司将全力支持刚察县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建立稳定的采购合作关系,并探讨在当地投资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可行性。”一番考察后,山东渝鲁情(聊城)商贸公司负责人吴素芳信心满满。
从海拔33米到3300米,海拔落差阻不断聊城援青干部对高原藏城的牵挂;从鲁西平原到重庆大山,地形千变挡不住聊城人民对协作彭水工作的一往情深。下一步,聊城各级各部门将继续立足受援地所需、聊城所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让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出可持续的繁荣之花。
旗帜引领代代传承
在“援派干部风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柳庆发致辞时指出,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精神旗帜,是担当也是传承。在聊城这片热土上,“孔繁森”已化作一个群像、一个标识、一面旗帜,激励一批批聊城援派干部人才,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觉悟和行动,抗高反、战严寒、斗风雪,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事实正是如此。从孔繁森同志到今天前仆后继的聊城援派干部人才,一代代人跨越山海、前赴后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接力奋斗、真情付出,用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和久久为功的干劲,为受援地群众送去了更多温暖和阳光。
刚察县平均海拔3300米,大部分初到刚察的援青干部都有高原反应。有的突发神经性耳聋,有的心脏肥大,最常见的是身体免疫力、视力和记忆力大幅下降。尽管如此,没有一位援青干部叫苦。聊城市第二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丁耀伟,刚到高原时嘴唇呈紫红色,多次因过度劳累被送进医院。谈起这些,丁耀伟总是淡淡一笑:“当地的干部更不容易,跟他们相比这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援青这条道路,吃苦也无怨无悔。”
刚察今貌
援青机遇难得,时间不能浪费。在聊城援青干部人才的脑海里,时刻紧绷着这样一根弦——抢抓点滴时间、多做实事好事。聊城市援青人才、刚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姚可青说:“援青要把有限和无限相结合,在有限的援青时间里,把经验和技术这些无形资产留在刚察,这是我们援建的初心和使命。”海北州首例双侧耳前瘘管切除术、鼻内窥镜手术……之前,刚察县人民医院没有开展的治疗方式,在姚可青的带领下成功开展起来。
……
旗帜引领,代代传承。在“援派干部风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援派干部人才的事迹被挖掘、被呈现,让更多援建故事传遍千家万户,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奋发有为!(文/蒋希伟 侯莎莎 刘飞 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