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假睫毛、临朐鹅肥肝、曹县汉服、昌乐电吉他、禹城功能糖……
山东这些“宝藏县城”,背后有啥产业秘籍
生产全球七成假睫毛的平度、包揽全国七成鹅肥肝市场的临朐、占领全国50%汉服市场的曹县、承包全国超40%电吉他的昌乐、制造全球35%功能糖的禹城……隐藏在山东“小县城”的“大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大放异彩。
山东这些“宝藏县城”,背后到底有啥秘籍?
一条相似的发展轨迹:
抓住机遇,抱团发展
走访观察这些活跃在县域的特色产业,可以发现,从一片假睫毛到按吨售卖的功能糖,虽然行业不同、市场不同,但其大都有一条相似的发展轨迹,那就是在产业发迹期抓住一个机遇,抱团发展打出一片天地,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昌乐县鄌郚镇电吉他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镇上创立了第一家中韩合资吉他厂——缪斯乐器厂,后来韩商撤资,掌握技术的当地人从家庭作坊到企业生产,一条成熟的电吉他产业链逐步形成。
平度假睫毛、临朐鹅肥肝等都有类似的经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昌乐、平度、临朐等地牢牢抓住“橄榄枝”,勤学苦干习得技术傍身,用技术开辟出一条致富路,在你追我赶中,一个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就此诞生。
曹县汉服、禹城功能糖则在产业前期,依托本土优势,组团式发展壮大,绘就如今的产业景象。
曹县拥有“中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但演出服属于小众市场,2018年乘“国潮风”兴起之势,大量演出服生产商迅速转型,汉服产业越做越大,如今,不出5公里就能满足一件汉服生产所需。
位于禹城的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
共同的困难:
市场、品牌、人才、外贸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山东的这些“宝藏县城”也曾遭遇瓶颈期,其面临的问题也有共通之处。
首先,市场同质化严重,常见产品的产品价值和附加值低。当“价格战”打响,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受损的是行业生态。
以临朐鹅肥肝为例。“2012年开始,临朐县蒋峪镇漫山遍野都是朗德鹅养殖户。”一位临朐鹅肥肝从业者回忆道,彼时,鹅肥肝产量无序扩大,继而出现的质量与低价问题,冲击着鹅肥肝市场秩序。这种市场“内卷”的情形,在平度假睫毛、曹县汉服等产业集群也曾发生过。
其次,名气虽大,品牌却少。山东县域内不少是代工企业,利润丰厚的消费端并不在此,缺少打造品牌的经验积累,成为产业升级的一大掣肘。
观察当下的平度,当地美妆睫毛企业以代加工为主,虽有萌睫尚品、梦鹿等自产自销的本土品牌闯进行业头部,但在平度近4000家假睫毛企业里,能做到如此的是极少数,利润丰厚的销售端仍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杭州等电商业态发达的南方城市。平度假睫毛的现状,也是一众山东“宝藏县城”的缩影。
再者,招工难,尤其是电商、技术等人才缺乏。县城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但固有观念下,人才下沉仍有待突破,企业迭代升级与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在鄌郚镇,有一个特殊的产业现象——“人力共享”,也就是说,一位工人能够同时在两三个工厂干。一方面,计件制下,工人想要赚取工资之外更多的钱;另一方面,鄌郚镇订单虽多,但缺适龄工人,尤其是技术工种。一位吉他厂老板说:“即便工资不低,但镇上的年轻人多数还是选择进城务工。”
此外,这些“宝藏县城”里多为外贸企业,出海,是共识,也是挑战。
电吉他、功能糖等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海外,汉服等产品为拓展市场亦将目光投向海外。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市场,海运费居高不下,势必挤压企业利润。此外,今年以来外汇市场波动大,外贸企业收益受汇率影响大。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在全球市场探寻新的盈利点,挑战重重。
在曹县生产的马面裙。(□记者 都亚男 报道)
“宝藏县城”如何进阶?
不“卷”价格“卷”技术
面向未来,县域特色产业如何破局、进阶?
不“卷”价格“卷”技术,从规模化走向品牌化,山东这些“宝藏县城”一同给出了答案。
企业是这场产业突围赛的“主人公”,面对市场“内卷”,企业要有“跳出产业看产业”的格局,不随意跟风,扎根细分领域,从技艺、专利、设备等方面持续创新,严把质量关、成本关,拓宽企业“护城河”,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采访中,不少典例值得借鉴:为应对“招工难”,鄌郚镇两家电吉他企业分别从设备自动化、院校合作方向发力破题;临朐鹅肥肝企业自主研发深加工产品,“红酒蓝莓鹅肝”等成为市场“爆款”,甚至吸引多批外国客商前来学习相关技术……
在昌乐县鄌郚镇的一家吉他生产厂家,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电吉他。 (□大众新闻记者 陆金星 报道)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记者注意到,许多县域产业都面临着“制造大市、品牌小市”的困境,即生产规模足够大,但知名品牌体量仍少。这一背景之下,政府出手打造“中国睫毛之都·平度”“临朐鹅肥肝”“曹献优品”“鄌郚吉他”“禹城功能糖”等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打造叫得响、受欢迎的统一品牌,产生聚合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协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些县域做强区域公共品牌的背后,是“好品山东”品牌建设“一盘棋”。
自2020年以来,山东持续发力建设“好品山东”品牌体系,一个个区域公共品牌,就是一张张极具特色的“山东名片”,推动山东好品的品牌价值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大众日报记者 都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