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父亲,也是铁道游击队队员王强。父亲的真名不叫王强,叫王志胜”“这照片我头回见,当时父亲44岁,我才5岁,还不记事呢”……
当“王强”与电力工人的合影照出现在大屏上,王金国老人一愣,随即双眼放光。激动地走到照片前,向大家介绍起来。
“追星”铁道英雄
69年前开始行动
这是一张跨越了69年时光依然清晰的照片,也是一张王志胜当年与供电工人的合影。“南京电叶局调枣同志与铁道游击队王强同志合影,于1955.8.9”,黑底白字,历历在目。
有意思是,图片中有两次错误。一是单位名写错,“南京电叶局”应为“南京电业局”。二是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写错,不是真名王志胜,而是妇孺皆知的艺术创作角色名字王强。
为什么连出两错?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第一处与当年全民教育水平有关,当时识字的人很少,影楼工作人员几乎不识字,所以没人知道这是错字。而具体烫字工作人员,要么不识字,要么马虎,留下了这个错误。第二处与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有关。1954年,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一经出版,立即风靡全国,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王志胜也因之成了人人想见的“网红”。直呼王强,充满了当年枣庄百姓对家乡出英雄的骄傲与自豪之情。只是,真人王志胜反倒成了陌生人。
当时,枣庄供电公司尚未建制,枣庄供电的前身——枣庄电厂历经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于1954年10月恢复发电。1962年,枣庄发电厂供电所与滕县发电厂供电所合并,成立枣庄供电所,开启了枣庄供电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发展征程。当时,一大批电业工人放弃江苏南京等大城市的优渥条件,纷纷调往枣庄发电厂,支援恢复发电和扩大生产,期间产生了这张合影照片。
图片中,钱根荣王秉兆、陈柏林、陈坤大等四人均来自南京电业局,当时分别从事枣庄电厂汽机检修、汽机运行、电气运行、锅炉运行专业工作,均是帅气小伙,风华正茂。“追星”铁道游击队英雄王强并与之合影,也真实反映了当年电业工人的奋斗热情和革命抱负。也正是他们的努力下,枣庄电厂第一时间恢复发电,保障枣庄煤矿大规模开采煤炭,有力支援了新中国建设发展。
69年的风雨,催老了照片中的所有人,有的已过世,王秉兆等其他三位老人均已回到江苏老家养老,且与枣庄供电健在的老人失去了联系。但,那份奋斗激情,通过一辈辈的供电人传承发展,依然在新时代枣庄供电人手中发光发热,历久弥新。
传承红色基因
星光不负逐梦人
“冲锋在前!时刻像铁道游击队员那样。”这是枣庄供电公司每位干部员工赓续红色基因的自觉行动,成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属地标配。
李洪杰是枣庄目前唯一健在的铁道游击队队员,生于1931年,1943年加入铁道游击队,1948年入党,曾参加了夜袭临城、破袭敌交通线、护送陈毅等行动,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还受邀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2015年6月17日15时,让李洪杰没想到的是,一群国家电网枣庄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郑重登门,送上鲜花和问候,当面聆听他讲当年“打鬼子”的故事,诚挚希望他担任共产党员服务队荣誉队长。“参加党员服务队光荣,我愿意!”李洪杰高兴地接受了聘请,开始了与服务队员们的沟通互动,保持至今。
枣庄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组建于2010年,现有队员124人,几乎每位队员都当面聆听过李洪杰的革命故事,也在每位队员心中深深刻下了红色基因。在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指引下,枣庄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跟用电故障赛跑,跟异常天气比拼, 探索形成了“报修服务快捷、应急服务敏捷、为民服务便捷”的“三捷”工作实践,跻身“国家电网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行列。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电力铁军,党员服务队带头,全体员工紧跟其后。枣庄供电公司常年组织干部员工瞻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洪振海烈士纪念碑等,教育员工自觉传承革命传统,积极投身各类抗灾、援建、志愿帮扶等活动。
2008年驰援湖南抗冰,2008年援建四川抗震,2016年援藏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21年驰援河南郑州抗灾,2023年驰援河北涿州抢险……每逢危难,每遇险情,每次攻坚,枣庄供电人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今年7月6日,当菏泽东明遭遇龙卷风袭击需要驰援时,党员、枣庄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一班班长罗湖第一个站了出来,带领6名抢修人员和2辆发电车,连夜驰援。期间,他们奋战两天一夜,第一时间点亮6台公变和1台专变约1500户居民家庭,累计发电作业41小时、发电量4700千瓦时。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经典旋律,今天依然在枣庄大街小巷传唱。“追星”铁道英雄,枣庄供电人走过难忘的昨天,走在奋进的今天,也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张运永 通讯员 鞠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