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市中区贯彻落实全市“先把经济搞上去”的决策部署,以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努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精准发力,积极作为,加快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步伐。今年1至3月份,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均为过亿元项目;新签约项目19个,合同投资总额151.36亿元。
“双招双引”质效不断提升。该区紧盯省“十强”产业、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全市首支健康医疗产业基金和5亿元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推行项目带产业基金招商模式,为吸引、优选、扶持更多好项目提供引领;坚持“一业一策”,研究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先后对箭牌科技、正凯纺织等新上项目给予扶持,坚定了企业落地发展的信心,成功引进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支撑项目。截至目前,该区“十强”及交通运输产业到位内资5.89亿元,新上“十强”及交通运输产业项目10个,到位内资1.83亿元。到位外资829.17万美元,实现外资工作“开门红”。货物进出口总额8.09亿元,同比增长18.6%,高出全市增幅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4亿元,同比增长17.6%;进口1439万元,同比增长25.9%,实现逆势增长。
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凸显。该区注重将项目引进、产业培育紧密结合,依托引进的中建材生物光导识别芯片、家禾箭牌科技产业园,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新上的泰和28万吨水处理剂、鑫泰20万吨水处理剂,形成了环保水处理剂产业;依托引进的正凯高档新型特种纤维混纺纱、维高纺织等,形成了高端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引进的骏腾医疗、杏恩生物等“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了大健康产业,真正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项目、打造一个产业体系”。
园区聚集效应不断加强。该区坚持把枣庄经济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窗口、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确立了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使之成为未来该区经济的支柱。稳妥处置“空壳”“僵尸”企业,通过工业地产、PPP模式招商,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提高资源利用率,2019年,共清理置换项目5家,盘活土地288亩。扎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行“1个投资发展集团公司+4个社会化专业园区管理运营公司”开发区模式,区内龙头企业分别建设运营“数字智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纺织服装智慧园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4个“区中园”,成为全市唯一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试点的开发区;创新打造了开发区与中建材国检集团央地合作“枣庄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该区全面深化与中建材等中央科研院所的院地战略合作,创新一套院地融合发展新机制,每年给予中建材总院2000万元资金,支持中建材科创共同体研发团队开展科研、孵化、引进、转化等工作。打造了启迪之星孵化器品牌,成为清华启迪在山东布局的第五个孵化基地,成功创建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众创空间;出台了全市最优最强、比较优势明显的人才新政,每年拿出8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招才引智。目前,该区有17家民营企业被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5家,“一企一技术”企业18家,省、市级双创基地6个。(记者 姜爱民 通讯员 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