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爱民 通讯员 丁梅
5月20日,位于临城街道绳桥村的“扶贫大棚”内热气腾腾,处处弥漫着泥土和西红柿的芳香。一串串红的、绿的西红柿果挂满枝头,映衬着青翠欲滴的枝叶,格外亮眼。
“2016年俺就脱贫了,现在在大棚里干活,每月能挣1000多块,年底还有3000到4000的分红。在这里,不光挣到了钱,还学到了技术,现在就是自己种个大棚也不成问题。”现年56岁的脱贫户陈宝文一边忙碌着采摘西红柿,一边高兴地说。
这只是薛城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注脚。记者从该区扶贫办了解到:截至2018年,该区3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7个市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7947户、155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收入稳定超过省定标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围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该区亮出“兜底救济、产业扶贫、志智双扶”三大招,为脱贫群众开辟出一条“幸福路”。
兜底救济截穷路
打开门走进整洁的院落,两居室房子映入眼帘,洁白的墙面,明净的玻璃,这是临城街道绳桥村66岁的脱贫老人于成美的家。
“以前住的是土坯泥瓦、露天的旧房子,2017年,上级补贴危房改造项目资金2.5万元,俺盖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现在我没事就看看电视、听听小曲儿,心里面乐呵着呢!”
于成美2018年就脱了贫,在她家的墙上,有一张关于她的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收入明细表:大棚种植分红720元、生态养殖分红356元、孝善养老1440元、低保收入2616元,生产经营收入4840元、生产经营支出2200元、工资项收入1000元、粮补收入55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54.7元,人均收入10877元。
一个个数据,记录的是于成美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一年内,她的收入已经过万元。
于成美年龄大、劳动能力弱,对于她的扶贫,是政府兜底的“输血”。像这样的脱贫户,该区共有2700余户、5700余人,他们基本是老弱病残孤,为了防止返贫,政府实行的是“脱贫不脱政策”。如此一来,彻底截断了贫困群众的“返贫路”,做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上学、看病、住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产业帮扶促增收
初夏的5月,沙沟镇张庄村3000亩石榴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石榴树下,脱贫户张国文正在给石榴树剪枝,火红的石榴花映红了他的笑脸:“我现在有1.4亩石榴树,去年秋天光石榴就卖了5.6万元。”
张国文从2013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给他免费发放了“双红宝石”“一线红”这些好的石榴品种,还请了市区镇三级石榴种植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在2016年就脱贫后,脑筋灵活的他又干起了石榴苗种植、石榴盆景栽植,仅这两项,让他每年增收10万元。现在,他是村里响当当的富裕户。
和张国文一样,张庄村114户、2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集体的帮助下,通过扶贫专项资金的注入,实现了石榴品种的改良、丰产。而后,张庄村又帮助贫困户在销售上做文章。
张庄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石榴季采摘,吸引周边村民前来体验。“去年,石榴在树上的时候就被游客采摘了一半多,每公斤可以卖到4元左右。”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冲说,“然后,张庄石榴专业合作社与山东美果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石榴销售给工厂加工石榴汁,畅通了销售渠道。同时,发展了张庄电商,通过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把石榴卖到了全国各地。石榴的亩均收益也由2015年的29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41000元。”
2014年以来,薛城区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以产业扶贫项目为载体,根据各地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不同,把地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行“区域特色产业+”“农业经营主体+”等模式,实施种养、光伏等特色产业项目成为产业扶贫项目。截至目前,该区共投入各级专项扶贫资金8483.3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47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59个,累计收益1099.33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2514人次。
志智双扶提信心
“谢谢‘青草学堂’帮我圆梦。”5月20日,常庄街道石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博婷满心喜悦。枣庄市天顺木业负责人李浩圆了她的“微心愿”。就在这一天,常庄街道14名贫困家庭学子收到了“青草学堂”圆梦活动赠送的平板电脑。
“青草学堂”是由薛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扶贫办等发起的、旨在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及志愿者针对贫困青少年儿童,开展志智关怀的一个脱贫攻坚项目。
“青草学堂’不仅仅送学习物资,还开设寒暑假志愿托护班,教英语、医学急救,讲红色故事,让俺村的孩子们度过安全、快乐的假期。”邹坞镇刘庄村村干部孟凡亮满意地说。孟凡亮所说的托护班,是涵盖了该区7个镇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青草学堂”,邀请了160余名志愿者为农村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假期教育和看护。截至目前,“青草学堂”共开展文体、参观、学习用品捐赠、假期安全讲座等活动2000余次,募集各类爱心物资价值11.3万元,为470名贫困儿童、青少年送去量身打造的“爱心暖冬包、温暖助学包、春节送福包”等爱心大礼包。
“爱心超市”是薛城区针对贫困户创立的又一志智双扶品牌。
“打扫自家卫生、参加培训、到扶贫工厂干活都可以赚积分。赚了积分,到指定商店兑换的油盐酱醋足够一个月用的。”5月20日,到沙沟镇正阳超市用积分兑换物资的沙沟村民杨传亮很是高兴。
2019年7月底,沙沟镇创新开设了爱心扶贫超市,制作了爱心积分卡,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贫困户通过在人居环境、发挥内生动力、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获得“爱心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物品。截至目前,前来爱心超市兑换物资的群众已达3700人次。
对于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儿童和脱贫意愿不强烈的贫困户,“青草学堂”“爱心超市”从关怀、关爱和鼓励、激励着手,传递信心,激发斗志,让他们从心底燃起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