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山亭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作者:张孝平 孙海锋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0-11-11 11:07:00

11月2日下午16:07,在山亭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来自山城街道东江村的刘宝军在一台自助终端机上轻轻点了几下,5分钟不到,一张印有山亭区坤达建材服务中心的“营业执照”就自动打印出来。

这是山亭区依靠“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山亭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9+2改革攻坚行动”要求,高效落实、创新突破,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充分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聚力全领域改革

激发赶超发展的强劲活力

经济开发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山亭区探索推行“党工委+集团公司”运行模式,对开发区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围绕“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汇集”的目标定位,进行“二次创业”,搭建“投融资、管理运营、项目招引”三大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激活了发展新活力。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委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园区发展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实现新旧动能的融合,形成了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四大产业发展新格局。

山亭区将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华邦集团与山东地勘集团混改合作基础上,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对外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步伐,抓好翼云科创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发平台、北科大山亭创新研究院、深圳恒谊科技创新园等平台建设运营,积极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华邦、汉诺两大国企集团市场化改革,重点帮扶20家骨干企业,年内新发展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大力实施“521”企业培壮行动计划,着力打造2家以上资产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集团,重点培强20家骨干企业、提升100家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

强化要素保障

提升“双招双引”质效水平

围绕高质量发展,山亭区瞄准“十强”产业,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和重点项目建设。对26个重点在谈、签约项目,明确31名县级干部靠上帮促,逐一配备“服务大使”“专职保姆”。通过开展“网上招商”“走出去精准招商”,主动开启“云洽谈”“云签约”“云推介”,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42.79亿元。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紧盯省市区重点项目,在要素供给上实行差别化“一事一议”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成立人才服务公司,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目前共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招引本硕博毕业生151人。累计67个项目列入“双千”工程技改,总投资46.5亿元。9家企业成功申报“双千”工程示范企业,数量全市第二。印发《关于对“亩产效益”评价企业试行差别化价格政策的通知》,强化“亩均收益”导向,推行“标准地”制度,落实好差别化纳税、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政策。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盘活用好闲置低效土地,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

擦亮“亭好办”品牌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山亭区大力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一律进驻市民中心,推行不见面审批、全流程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打响“亭好办”品牌。在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一链办理”主题服务、“一业一证”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一表”申报等服务事项的基础上,梳理发布“我要开办企业”“我要开食品加工厂”等41个“一链办理”事项,并创新搭建起“投资者之家”“创业者驿站”等服务模式。先后开展预约“上门办”“一对一定制办”服务4454次,切实做好帮办代办等特色化服务。

他们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三倒六个一”督导调度考评机制,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力营造最优的服务环境。全区注册“e诉通”人数19.04万人,受理诉求1.39万件,已全部办理,群众满意度达99.1%。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让各项改革任务在山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孙海锋


编辑:马园亮 责编:贺宝玺